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在稳定的进步,因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电网规模的进一步加大,改变人们自身的工作方式,同时也是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变,并且也改善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居民,在电力企业中,变电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供电的稳定性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促进电力企业自身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系统中的智能变电站机电保护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的内容。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引言
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是拉动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在当前社会用电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下,也给电力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数量与规模正在逐渐扩增,这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由于其系统运作模式更加复杂,而且所用设备与元件等十分先进,这也给继电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继电保护模式,将难以保障智能变电站的良好运行效果。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其能够有效维护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防止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随着电力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继电保护技术的改进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其竞争实力的增强,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概述
1.1智能变电站技术分析
对于这项技术来说,是将其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作为基础,其目的不仅能够提高变电站的信息采集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对先进化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传输,在一定程度上是电网系统实施建设的主要方向。对于智能变电站技术而言,在促进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促进运行自动化,对整体工程造价做到科学有效的有效,对以往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变电很赞电磁互感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带动电力企业自身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1.2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是把继电保护技术之中的软件以及硬件作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去采集信息,提高信息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方面的能力,在这项技术之中,主要是将数字核心部件作为重要的内容,保证能够对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控制元件做出全面的了解和掌控。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问题
以传统变电站为基础建设智能变电站,通常是采用扩建或者改建的方式,其存在较多的设备与较大的资源消耗,限制了其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往往受到技术与设备因素的限制,导致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智能化连接在站内设备端口中的应用还不够普遍,由于未能对线路与设备标准统一性进行控制,也会在应用中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导致系统运行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阻碍检查工作的实施。由于存在较多的电力设备,因此对于接口终端连线的要求较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工作人员压力。
3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3.1线路继电保护技术
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保护线路的保护职责,同时有效控制线路的运行状态,避免线路出现安全故障,若线路出现安全故障,线路继电保护技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工作发出警报,此时工作人员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故障。在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应根据线路运行要求,将测控装置配置在线路上,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控的同时,将监控产生的数据在第一时间内上传至电力系统中,此时继电保护技术会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实施正确的管理措施,保证线路处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3.2过流电限定保护技术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之中,如果运行中出现了电流过载,会导致系统外部出现一定的短路,当电流超出负荷的状况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外部出现故障,再加上也会导致线路出现跳闸。因此在对电力系统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需要合理的应用过流电限定方式,保证可以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假如出现超负荷的电流,可以在第一时间之内发出警报,而其中的智能系统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就能实现自我保护,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促进继电保护过程中的可靠性,还能不断提高其安全性。
3.3EPON技术
EPON技术即无光源网络技术,其作为一种单纤双向系统,主要由光网络单元、光配线网络和光线路终端构成。光配线网络由分路器和光纤组成,对光网络单元和光线路终端进行连接,同时作为一个间隔节点存在。光网络单元和光线路终端的数据传输中,借助于分复用技术同时进行下发与上行。在构建星型拓扑组网结构时,其网络中心由间隔层保护装置组成,网络的间隔节点由智能单元和合并单元组成,能够保障数据下发与上行操作的准确性。光纤具有较大的容量,在数据同步处理中运用了分复用技术,因此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向保护装置发送信息,智能单元接收保护动作信息后进行跳闸处理,能够有效防止堵塞问题出现在通信通道当中,真正符合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特点。保护装置对星型拓扑结构的通信进行统一调度,延迟问题容易出现在端与端的通信当中,难以保障突发故障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在今后工作当中也应该对其进行逐步优化。
4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计优化
4.1实时性优化
实时性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基本特点,时延问题容易出现在交换机和合并器链路传播的过程中,这会对保护结构的设计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互感器的传输受到干扰,出现传输误差加大的问题。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数字式互感器采样值传输出现抖动,其中交换机和合并器的转发影响最大,应该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实现对误差的有效控制。合并器在完成采集器传输数据信息后,排队处理以及接收采集器通信阶段的等待问题,会引起较大的时延。此外,系统交换机的性能也会产生影响,在进行优化时应该针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4.2安全性优化
如前所述,IEC61850标准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主要依据,能够保障标准的统一性,但是也会导致继电保护存在局限性。电网环境处于完全透明的状态当中,因此会受到外部威胁的影响,导致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在继电保护设计当中,应该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有效防护,防止电力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总之在智能变电装技术快速进行发展的同时,不仅对继电保护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灵敏性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对常规性的继电保护配制方法进行优化和升级,根据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建设时候的核心,并且组织过程中模式和有关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全面的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于促进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旻,石玉琦.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8,99(06):133-134.
[2]黄彦婕.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99(18):198-199.
[3]区均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7,99(10):164-165.
[4]肖茂岑.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和维护[J].通讯世界,2016,99(21):184-185.
[5]韩海山,王莉.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