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公民的用电安全,电力企业更加重视引入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信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该项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电力领域的发展进程。将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当中,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简化了系统维修的过程。因此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运行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飞速发展,不断成熟不断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可发挥显著作用,可促进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实现店里系统实时仿真,可提高电力系统本身的服务质量。
1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时,局限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管理电力系统期间很多企业采用的仍旧是人工管理方式,处理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人工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对人工专业素质和经验的要求较高,这些都给电气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近几年,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气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现在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正在逐渐向着智能化发展。在电力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成本。全三遥技术是目前我国开关站较为常见的的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各个线路上都加装三相测量CT和电机,通过这种设置可以让开关站能够更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实践证明全三遥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还是很可靠的。我国电力系统大部分开关站也进行了该项技术的改造。正是这种改造让电力系统的电量产出也能够提升了,也大大降低和减少了电力系统的供电的可靠性,极大的满足了生产生活对安全性的需求。目前在试点配电自动化公司所在的城市内,自动化改造站点已经达到1682座,线路数量达到970条,而线路的覆盖率更是高达70%,改造区域内已经完成856座站点的开关站自动化改造工作,到了2013年,已经顺利完成所有的站点改造。在165平方公里的地段内,主干线自动化的覆盖率高达84%,和之前比起来增长了22个百分点。而在市中心的75平方公里的区域中,覆盖率更是达到了100%,同比增长了10%。在2013年整整一年间,总共进行遥控操作1493次,遥控成功率为98%。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PL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两个技术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我国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多的技术,在我国电气运行和生产自动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电气采集的效率,还能根据不同用电等级和用电地区实时调整配电网。PLC技术的作用为储存和采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的控制水平。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实时采集电气运输时的数据,高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采集和整合,科学管理配电网,增强配电网的协调性,保障配电网的运行效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另外PLC技术主要应用于辅助性电器中,能够优化辅助性电器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增加导线的连接次数。应用PLC技术后,辅助性电器内部继电器节点处理时间和变化会得到简化,从而优化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达到规定要求。
2应用措施分析研究
2.1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配电网络属于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配电网络达到电力资源跨区域调动的目的。但配电网络自身的运转效率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也影响到电力资源的实际调动效果。在配电网络中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并进行深入应用,构建智能电网,可全面收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对电力资源的实际需求,可减少人为因素对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信息的硬性,可为配电网络的实际运行提供更有效、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支持。
再者,智能电网还能够实现用户用电需求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可避免信息管理期间对人力资源的过分依赖,可有效提升用户实际用电需求数据管理效率。最后,智能电网还可加速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化建设,可促进电力系统生产运行顺利进行。
2.2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也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变电站的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以及运行质量也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变电站稳定运行,可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调整电力资源的电流与电压,可为电力能源有效配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系数,可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促使变电站自行收集、整合运行数据信息,为变电站远程控制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从而减少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成本。再者,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变电站还可实施监测其运行情况,可及时发现部分微小故障,及时进行自主修复,减少变电站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变电站故障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效率。最后,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有效监测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保证变电站始终安全、有效运行。
2.3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电力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实验室研究合理采集相关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理性、准确、有效、科学的分析,在实验室数据、演练数据准备匹配后,才可保证实验室数据能够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有效应用。但这种方法,数据的实际分析结果与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难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会造成不必要的自愿浪费。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可借助计算机系统、网络信息技术实施数据采集的同时,还可对数据进行理性分析,可有效控制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保证数据与数据良好传输,可实现数据转化,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2.4合理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
目前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都会利用PLC技术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工作,而企业人员若想利用PLC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数据分析,那么则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的方法。该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还可以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操作,这样电力系统就可以主动收集信息,以及对数据进行筛选,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将这些关键数据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电力管理部门则可以随时观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也可以将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进行分层管理,将合理分配每个环节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由此可见,计算机编程和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合理利用此类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管。
结语
虽然我国电网和电力系统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完善、创新智能技术,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进而满足人们生活和国家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长治久安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凯.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102-103.
[2]周金龙.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73-174.
[3]郑坤民.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2):31+33.
[4]张羽,张爽.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电气开关,2016,54(02):10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