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激发培养 李娟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李娟
[导读]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最初开端,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是提升幼儿教育品质的重要方面。

陕西省咸阳市新投幼儿园   李娟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最初开端,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是提升幼儿教育品质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当中,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时创设良好的学习实践情境,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勇敢地去面对挫折与困难,充分发挥出幼儿自身的聪明才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激发、培养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幼儿教师都忽略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潜意识认为幼儿的自信心是后天逐渐形成,无需刻意培养,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很多幼儿在成长中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家长的肯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孤立情况,其心理也处于薄弱边缘,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对幼儿个人成长以及教育效果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当幼儿入读幼儿园之后,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幼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与生活当中,以自身积极向上、热情开朗的态度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在幼儿成长阶段,幼儿老师是幼儿尊重的师长,因此,其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例如,一些幼儿不会正确地使用牙刷、筷子,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稍显“笨拙”的动作,无心地对幼儿说:你怎么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啊,这样的一句话,将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让幼儿感到教师漠视自己,教师不信任自己,并会进一步感到在幼儿园“孤独无依”,得不到尊重与信任,如此一来,就会让幼儿逐渐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必须对幼儿在学习与生活当中所出现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鼓励与客观全面地评价,并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所有的幼儿都具有自身的优点,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与生活当中深入发掘幼儿的优点,适时地给予幼儿赏识教育,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充分地获得满足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够较好地进行学习与生活,使幼儿逐渐养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实践情境,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仅要有赖于外部的肯定与表扬、鼓励与帮助,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积极引导。让幼儿能够逐渐学会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时,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实践情境,从而有效地锻炼幼儿的各项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例如,让幼儿积极参与社会职业体验活动,可通过创设“小交警”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学习处理各种“交通事故”;通过创设“小医生”体验活动,让幼儿懂得如何来为“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疗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在这一学习实践过程当中,去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可在学习实践活动当中,设置一些具有变化的问题,在考验幼儿的应变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三、提高幼儿耐挫力,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此时就需要幼儿教师告知幼儿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懂得,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存在,关键是遇到了困难如何对待怎样克服,困难面前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能逃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与引导,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耐挫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幼儿承受打击与失败的能力。此外,幼儿教师还需要告知幼儿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补救,以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战胜失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目的。
        四、建立平等幼儿教育观念,促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幼儿形成性格、养成习惯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学前教育阶段,这一过程也是塑造幼儿性格和促进其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甚至可以说学前教育影响幼儿一生发展。但是传统灌输式教育让很多幼儿家长并不认可幼儿教育,部分家长选择放弃幼儿教育让儿童回家接受家庭教育。因为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成果,普遍忽略幼儿天性和自信心培养,长期以往会限制儿童身心发展。如果幼儿教师想要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平等幼儿教育观念,鼓励幼儿参与幼儿教学活动当中,重视幼儿在教学感悟、体验以及实践,让幼儿不仅收获知识,也能逐渐形成一种学习思维和学习态度。幼儿教育在于为幼儿后续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毫无疑问,幼儿是幼儿教育课主人公,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和幼儿需求相符,选择活动内容方面应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因素和实际认知情况,引导幼儿探索知识,调动幼儿求知欲望,重视沟通交流和引导,促使幼儿从“要我学”逐渐转向“我要学”,师生双方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由此才能有效培养幼儿自信心。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儿童释放天性。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逐渐启发幼儿积累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例如很多幼儿对颜色有较强烈的兴趣,对于自己不认识的颜色会运用手指在地板或墙上等地方询问教,而教师在告知幼儿正确答案的同时也应适当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自信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将会对其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时,幼儿教师一定要严肃对待培养幼儿自信心这件事情,通过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为幼儿创设成功机遇、调整对幼儿的期望值、提高幼儿耐挫力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