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戈伟昌
[导读] 问题学生在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纪律、破坏人际交往、侵犯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  戈伟昌

 摘要:问题学生在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纪律、破坏人际交往、侵犯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在初中,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顶撞老师,对老师的教育持排斥态度,屡教不改,不少教师失去了耐心,选择了放弃。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疏导与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我们把握疏导与转化的正确原则和技巧策略。
关键词:问题学生;疏导与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问题学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初中的问题学生最大特点是年龄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有自己假成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如何帮助疏导、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感情交流,诱导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
      教师要对问题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真心地爱他们,关注他们,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真正地信任他们。这样才能与他们形成情感上的交融,使他们信任和尊重老师,变“敌意”为友好、化干戈为玉帛。陶行知先生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长期生活在批评、指责甚至歧视之中自卑感强而又心理脆弱的孩子而言,老师的爱和信任便是那融化坚冰的暖流,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和信任,才能给他们以人格得到尊重的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二、发挥集体力量,促进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
       1.集体力量的感化作用。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寄予一定的期望,创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要发动学生采取爱心充分、耐心充足的宽容态度,以热情态度善待问题学生,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使他们感到被关注而不是被嫌弃,集体相信他们在学习等各方面是能够进步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违纪后,教师先通过个别谈话使其认识错误,激发其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学生在受到批评和处罚后,要发动班上学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而不是孤立他们。让问题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与友谊,产生自重感自责感、愧疚感,从而发自内心改过自新。
        2.良好班风的感染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问题学生所处班级班风的好坏,对其疏导与转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班风可以使问题学生受到良性影响,遏制坏思想、坏习惯的滋生和蔓延,让他们感到温暖,得到尊重和关心,努力、自觉地扬优弃劣,逐步接受集体的价值规范,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
        3.帮学互助小组的教育作用。


为推动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我在班里分组编排座位时尽量考虑到让优中等生和问题学生搭配组合,掀起“手拉手、一帮一”的学习热潮,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也尽量吸收问题学生参与。小组成员思想上相互监督,心理上相互沟通,学习上相互勉励,生活上相互照顾。问题学生由于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会有效地解开思想问题,及时克服困难,从而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性、增强上进心的教育效果。
        三、发掘闪光点,激励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
        1.捕捉时机,发现闪光点。在问题学生暗淡的心灵中寻找闪光点,就像在砂粒中寻找金子一样,要善于选择突破口,捕捉他们的真实心理,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施教,则会事半功倍;反之,则将有“一纵即失”的遗憾。尤其在新生入学或进入新班级、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问题学生偶尔得到高分或为班级做出贡献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捕捉时机,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有利于树立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促其疏导与转化。
      2.创造机会,产生闪光点。在班级活动中要给问题学生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拿奖,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从沮丧、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问题学生提问、布置作业、测验考试等方面降低难度,使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逐渐树立起学习和进步的自信心。
        四、坚持不懈抓反复,巩固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
        疏导与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问题学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铁杵磨成针并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也非一日能融化,出现反复是意料中的事,教师不能灰心气馁,要坚持不懈抓反复、反复抓。在抓反复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让问题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进步,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动力,使其进步的努力逐渐变成日常行为。
        总之,在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问题学生,关心问题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问题学生”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去改变。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和功用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人才。教育就要遵循教育规律,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是“问题学生”转优工作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崔叶香.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和教育策略[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2]高利兵.学校视野下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
[3]桑春国.浅谈初中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下),20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