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黄云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黄云
[导读] 在中学教育中,数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之一。

贵州省黔西南州赛文学校  黄云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数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之一。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已经逐渐被淘汰,教师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科学的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为中学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适宜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理论化教学让学生记忆掌握数学知识,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情境,设置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使得学生的大脑思维活力始终处在较高状态,则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获得有效锻炼,使其思维水平获得有效提高。如在“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设备,在显示屏上分别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图像中的内容,分辨其属于直线、射线还是线段,进行限时抢答。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调动起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使其思维活力被充分激活,通过参与情境问题的处理而获得有效训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几何知识用于处理具体问题,在知识的实践应用上更加扎实巩固。
        二、鼓励学生质疑
        以往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过度强调自身的权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去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自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不思考质疑,不分辨教师所说是对是错。要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判断的良好习惯,就要让学生避开固定的思维模式,懂得以质疑和判断去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才能获得有效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通过刻意设置一些语言表述中的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打破学生盲目相信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判断思考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其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如在“无理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讲解完无理数知识以后,可以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给出的三个数字中进行判断选择,选出其中的无理数。而教师在此要刻意设置错误,让三个数字均为有理数,如果学生盲目相信教师而不懂得质疑,不去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判断,无论怎样选择,都无法做出正确的解答。而学生只有勇于质疑,通过思考判断以后破除教师必然正确的思维定式,才能发现问题的错误,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教师通过刻意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的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打破学生盲目相信教师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努力质疑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得其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属于一门高度抽象的基础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高度脱离现实生活,对逻辑思维尚不成熟的初中阶段青少年而言,要理解掌握很多数学知识,并懂得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只懂得死记硬背,不懂得思考分析,从而导致数学学习只会应付考试,不懂得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处理解决日常生活的很多问题中,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通过使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含义,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如“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结合生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如果一个抛硬币的行为,连续抛了3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那么,第4次抛硬币的结果,反面向上的概率会是多少?”并且让学生在思考出结论后,动手实验,亲自验证自己得出的结论跟实际情况是否一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去思考解析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去判断生活现象,得出结论,可以使学生把数学思维代入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频率获得提高,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四、适当进行教学拓展,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
        中学数学设计的知识内容较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知识分类,使学生可以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相似知识点的区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合理运用不用的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合理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拓展。如,在学习四边形知识是,学生可以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和性质进行知识的拓展,将平行四边形、矩形、平移、垂直等知识放入四边形的思维导图中,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能更加全面和深入。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打破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以灵活、创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办法。教师只有努力创新,积极改革,以科学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养成努力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学友.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8-18.
[2]李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9(8):84-84.
[3]石玉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16):5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