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李浩然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要求是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改变了传统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不足,实现了课程的多元化。

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     李浩然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要求是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改变了传统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不足,实现了课程的多元化。同时,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综合课程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对课本知识和社会经验能够加以总结与升华。随着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具体到各个学科,尤其是具备着较强社会实践可行性的历史学科。
关键词:历史教学 综合实践课程 素质教育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
        (一)、历史学科的特殊要求
        历史学,不仅仅有客观存在的历史,更是有着科学、哲学、人性学等各个方面的学术成分。想要学好历史这么学问,需要的不仅仅是去史海钩沉,更是要沉淀到历史长河中去,用眼睛去搜索、用心灵去感知、用思维去模拟、用情感去共鸣。历史是一门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参与的学科。那么,这么一门学科,正是有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大的必要性。在中学历史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历史情境再现、历史知识竞赛、参观考察历史事实、进行历史真相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对历史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二)、当前教育环境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而再具体到学科之中来说,就需要每个学科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
       二、中学历史综合活动的开展方式
        (一)充分利用多种模式打造兴趣课堂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经验为基础,以体验、探究、操作为主要的方式,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中学历史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方式来进行展开,如学生编演历史情景剧、学生模仿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学生进行历史题材的演讲,以及传统的方式如观看历史视频、进行历史互动等方式。
        如我们这学期的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在讲到第十六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课文中给出了南昌起义的绘画。绘画展现了南昌起义前周恩来在给战士们进行动员演讲,这时候,笔者就选择让学生以周恩来的口吻,进行一场战前的演讲动员。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能够以当事人的角度来进行局势分析,能够做到直面历史,零距离感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青少年学生时期,正是处于身心健康不断成长,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当前的红色资源,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教育很有必要,让他们明白革命志士的牺牲精神,明白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白努力奋斗、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学校可以大力开展红色精神教育课程,与潼南区杨闇公精神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结合起来,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感受、情景模拟等方式,对潼南区中学生进行红色理论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从实践活动和书本教育两方面出发,深入学习革命志士为了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中华振兴,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潼南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杨闇公烈士陵园、杨闇公旧居、杨尚昆陵园、杨尚昆故居,潼南区第一届地下党支部遗址永绥祠,双江起义遗址禹王宫等。在重庆潼南,一个个红色景点耳熟能详。潼南区的优质红色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基础和条件。
       (三)聚焦热点,与历史对话
        中学历史的教学工作,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进取思想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历史的学习,是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获得反思,升华精神.可以说,历史教学是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一部分。那么,针对当前能够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时事热点问题,教师更应该时时刻刻关注着,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情感态度的全面教育.如:在“五四青年节”时,就可以结合八年级历史课本第13课“五四运动”来进行教学,举行相关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以当时五四运动中师生的口号与诉求为主体,进行一场关于爱国与抗争的主题演讲比赛。
        三、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敏感时期,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在中学阶段,我们有义务,更有必要,来通过形式多样、情感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道德品质。历史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完美的解决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两大问题——从历史中学习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的品质,从历史大事件中领会华夏五千年的精神积淀,在学习中领会,在感悟中进步。同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对于实现新一轮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精神品质为目标,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不断拓展中学历史的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锻炼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起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力争从素质与能力两个方面,把他们真正培养成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合情性及其优化路径[J].赵鑫.教育科学. 2017(02)
[2]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王中华.教学与管理. 2014(16)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J].何茜,杜志强.教育科学. 200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