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周艳秋
[导读]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中,这篇文章围绕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评价的问题,提出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教学评价应该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学评价应该具要激励作用;教学评价应该具要整体性;教学评价应该具要多元性。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 周艳秋   266071

摘要: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中,这篇文章围绕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评价的问题,提出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教学评价应该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学评价应该具要激励作用;教学评价应该具要整体性;教学评价应该具要多元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由于“教”与“学”二者是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评价应该是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进人21世纪后,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评价应该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全面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而新的教学评价观,是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过程的体验者、是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就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而言,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应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并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及时给予具体的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地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评价应该具要激励作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评价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提出该问题的目的;其次,应将具体的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因势利导,注意问题的梯度;再次,问题要力争新颖、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深思、多思和回答的兴趣;第四,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他们思考和回答;第五,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问之后,对于学生比较好的回答和发言,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语,如“你的见解很有创新性”、“你很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并发现问题”、“你的思路很具启发性”等等。对于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的同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等待,如“你在这方面很有潜力”、“如果你再用心点,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对于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如“你最近听课认真多了,参与课堂发言也很积极”、“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课堂上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不再随便说闲话了”等。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多关心,多督促,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给他们创设一些在课堂上参与教学、表现自己的机会,逐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责任感、爱心和耐心,并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不同方式的激励是不难做到的。
        三、教学评价应该具要整体性。



      随着人们对智力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智力理论也不断产生,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根据上述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再也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传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与尺度.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每个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努力,积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四、教学评价应该具要多元性。
      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我在近年的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改变只有教师考评学生这种单一评价方式的状况,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入到德育课的教学评价中。例如,我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时,会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写一篇小论文,对照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后的变化,谈谈学习这门课的收获或体会,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如,我在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时,在指导每个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结合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初步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部展示交流各自的规划,并相互评价,提出优点,指出不足,给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意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评价内容的多元性。传统的一纸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行为表现严重脱节时,分数就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完成课后作业情况,平时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意识,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把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德育不同于智育,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重视养成教育,人生观教育,及时解决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由接受知识到提高觉悟、树立信念,再到落实行动,从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转换。所以,我在德育课教学中,既有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试卷考评,有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情况和课堂纪律表现的过程考评,也有让学生参与课堂主题演讲和课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的活动考评,还有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制定措施、落实行动、相互督促检查的实践考评,等等。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书面考评和行为表现考评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评价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的参与既有个体的参与,也有群体的参与。参与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一般的参与形式有发言、讨论等;比较复杂的参与有交流、展示,甚至是角色演绎等。而且,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提出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能力,鼓励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德育课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思想感情的发展和行为方式的选择。相信通过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周艳秋,女,1972年出生,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友谊县,大学本科学历,哲学学士,高级讲师,工作单位: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主要从事德育课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