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蓝业方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战略的转变,信息技术也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西贺州高级中学   蓝业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战略的转变,信息技术也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中信息技术课则是未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其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与创新.本文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学习方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尝试与探讨,期待找到一种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算法与程序设计;微信小程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针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指导要求。而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更符合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核心,它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通过讲授或与任务驱动相结合,让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被动学习为牵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爱思考的特性,没能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即使分组完成任务,也很难培养成员间的团队精神,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所谓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就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锻炼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项目的实践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点,掌握新知识,更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
        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设计一个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际项目。项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目标。
        结合本人参与并已结题的一个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APP的车站值班员岗位技能考证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自治区级课题,参考这一课题的关于职业学校采用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我结合这一教学研究课题,把它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中来,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一)首先,选择一个好的项目,主要是适合自己的学生情况的一些项目。
        由于自己的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同学都还没有接触,所以,这个项目的难度不能太高。但同时,所选的项目也不能太过简单,那样会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就谈不上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了。
        (二)优化分组、引导项目任务的分解。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先由同学们自己组合,然后根据实际各组成员的情况,教师作适当的调整。
        同时,引导在进行项目实践的时候,如何把大项目划分为小项目,让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可做,只有每个成员都完成了各自的小任务,整个项目才能整合为大项目,才能完成最终的项目。
        (二)把项目实践与微信小程序相融合。
        我自己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模块有在线学习、模拟测试、在线交流、收藏夹、项目建议、项目进展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周末或者其他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时继续自己的项目。
        在这个微信小程序中,我提供了一些常用的交流与提问的功能,项目进展记录功能,项目实践中可能用到的知识点的在线学习与模拟测试,包括完成项目所要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等,还有一些项目进展建议与指导等。
        (三)最后,在约定时间,对项目进行展示与点评。
        点评包括项目组内自己成员的点评,还有项目组之间的点评,当然,还有教师对各个项目成果的点评,并把优秀的项目展示在微信小程序中。
        四、总结
        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项目教学法中,若是能合理的设置项目,将项目教学法与微信小程序合理的结合起来,就能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所学知识点,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的理论,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小玉.趣学算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3]王双军.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机器人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12):107-107.
[4]啊哈磊.啊哈!算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