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赛力克波里·阿米尔
[导读]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发生了改变,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抗挫能力、意志力的培养。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阿合别里斗乡中心校   赛力克波里·阿米尔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发生了改变,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抗挫能力、意志力的培养。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以供相关同仁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能力;提高策略
        引言: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在生活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疏导,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很快摆脱心理挫折的不利影响,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受挫心态的产生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的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只会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并不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道德行为,甚至有的家长还会纵容迁就孩子的不良道德行为,致使这些孩子从小就唯我独尊,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无法经受人生道路上的风吹雨打。
        2.学校因素
        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完全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提高,在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下,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自满、自大的现象,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自卑、失望,性格变得内向,使得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无法正确对待,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社会因素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属于社会的一分子,虽然学生时期更多处于家庭、学校的保护下,但依然会受到社会不良现象与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通过网络去接触一些信息,但他们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也未形成,就容易受到影响[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容易产生挫折心态,遇到挫折时会表现出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家长与教师都要认识到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1.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许多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知识与技能,未能关注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对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提高认识,并要根据小学生的爱好、个性以及体育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运动项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健康人格。另外,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一些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如邓亚萍、郎平、刘翔、姚明、李宁等,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来让其自觉接受挫折教育,提高抗挫能力。就以刘翔为例,如今的小学生并不知道刘翔是谁,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途径,向学生介绍刘翔所取得成绩,又是如何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打破110米栏世界纪录,如何在背负伤病的情况下坚定地站在鸟巢的起跑器前等事迹,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就会形成抗挫意识,为之后提高抗挫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2]。
        2.通过课内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除了以说教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意识及能力,教师还要重视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所以情绪化比较明显,往往会出现感情冲动,抗挫能力弱。而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并能够在失败中去总结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例如,在足球项目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组织学生开展了球技比拼大赛,有的学生就因为自己发挥不好,出现了消极情绪,在之后的上课中情绪低落,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时,教师要先采取合适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予以相应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抗挫能力。
        3.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提高抗挫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对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有着重要意义[3]。比如,在学习完篮球技巧后,教师组织了年级的篮球比赛,促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竞争,强化他们的抗挫折意识。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强化策略,来弥补学生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抗挫能力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开展挫折教育的良好平台,在提高小学生挫折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体育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好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其抗挫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亮,杜敏.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011):63-63.
[2]李爱仙,邹小琴,张建明,等.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分析[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 2018.
[3]任陆海.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研究[J]. 赤子, 2018, 000(012):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