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之探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宋友良
[导读]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四川省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宋友良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怎样实施更加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因为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体现。下面,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中,要激发学习欲望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乘法的引入”一课中,师生共同计算“3+3+3”,        “5+5+5+5+5+5”等,这类算式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总是比我们算得快?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所授知识“给予”学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提高其对知识的记忆效率,也能为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时,准备好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与直角三角形各一对,任意三角形三个等学具,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问:“三角形是否能转化成之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呢?”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关系,说出相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正确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在动脑、动口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结构和统一的规定性,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欠缺,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显得困难,因此,有些具有规定性的知识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接受为主。如数字的运算规则和各种单位的规定等,要让学生采取接受学习,这样就帮学习“规避”了许多疑难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其他类型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接受性教学并不是否定探究式教学,而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
        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我们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时,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教学。像教室中的课桌、粉笔盒等,联系身边的物体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五、 紧随发展潮流,实现教学信息化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而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改进。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牢牢把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依靠信息化所创造的优势条件,紧随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努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例如,在“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根据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叫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靠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把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利用PPT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于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逻辑不够清晰的和涉及知识不全面的内容能够以直观.清楚、简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于课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策略设计。另外,数学教师也要结合自身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最终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真正突破。
参考文献:
[1]于惠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学周刊,2014(25):188-189.
[2]徐国香.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1,(2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