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李君昌
[导读] 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当中,思维品质培养非常重要。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李君昌  250000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当中,思维品质培养非常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策:一是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计算中运用凑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在计算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对策
        一、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有些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回答数学问题高效及时;而有些学生反映较慢,不够灵活,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方面的不同。作为智力能力的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在小学学习中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的智能、能力水平,就要关注他们的记忆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本文将重点探讨相关的对策。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策
        1.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计算教学中,良好的思维敏捷发挥着重要作用,思维敏捷不仅要求效率上的同步,还要求对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并准确判断,从而得出结论。思维敏捷不但要在速度上体现出快的特点,还有考虑问题的角度要全面。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但是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使其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对学生想出来的比较好的方法给予一定的赞美和鼓励,还应要求学生在保证计算数据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效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要考虑周密全面。此外,还要为学生安排合理的练习时间。当学生在解答计算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找到一些便捷的方法,运用简缩思维法来解答问题。比如:9+8=?教师让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后,可以引导学生将习题分解,再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思考9+1=10,还剩下7个,即10+7=17。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教授一些简便算法,比如各种公式之间应该怎样灵活运用、除数和被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带括号的先要计算括号里的、加减乘除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等等,使学生逐渐掌握运算技巧。
        2.计算中运用凑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如:在巧算356+99时,就可以把99凑成100,然后多加了1就再减1,很快就算出等于455。算起来既准确又快捷。二是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


如:在计算125×18时,先把18分成8与10的和,再用125分别与8与10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2250.三是估.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如:估算256×11时,把11估成与它最接近的10,结果大约是2560.其次用估算检验.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答案,要养成自觉检查,自觉验算的习惯,估算是验算中一种既省时又有效的好方法。四是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五是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如:在计算137+28+63时,先把137和63合并得200,200再加28得228.六是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简便计算4000?16时,就可以利用除法的性质把16分成4与4的积,用4000先除以4得1000,再用1000除以4得125.七是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如:计算1+2+3+4+5+6时,就可以先把1和6相加得7,再乘以3得21.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培养和提高。
        3.在计算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
        数学思维创造性和创造思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创造思维是一种能力,而思维创造性是一种思维品质。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创造性,首先要带领小学生去探索,这种探索应该从低年级抓起。比如,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让其探索一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练习口算的时候,可以让其研究多种口算方法。小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可以将难度适当增加。比如: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研究乘积的变化规律;高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研究多位数小数点的位置变化。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要讲解,还要适当安排练习时间,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对于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高年级,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不同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并且适当增加难度,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延伸。比如:果汁厂用60kg水果可以榨210kg果汁,按照这样的榨法,130kg水果能榨多少千克的果汁?首先可以让学生运用整数来求解这个问题,其次让学生用分数和比例的方式计算。980-256+256时,-256+256就可以对消得0,980-0=980。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特别是通过简单的计算,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栾爱华.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26(22):291.
[2]梁蕾.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9):322-323.
[3]卢胜男.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9,(1):211.
[4]孙瑞岗.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9,(1):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