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本文所说的心功能不全均指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作为患者,我们可能会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比如心功能不全治疗原则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配合医生进行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呢?心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限,导致心脏排血量下降,从而导致我们身体的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出现一系列气促、呼吸困难以及乏力等症状的现象。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
慢性心功能不全,我们通常称为心力衰竭,可因多种原因发生,包括高血压,感染和器质性心脏病,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症状因部位而异。
1、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晚上,它包括劳动引起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困难和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肺部功能丧失和活力下降所致。
(2)咳嗽,咳痰和咯血
是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引起的,常在夜间开始,坐或站立时可缓解咳嗽症状,支气管粘膜下扩张血管的形成可引起咯血。
(3)其他:可能有疲劳,失眠,心慌,少尿和肾脏损害的症状。
2、右心力衰竭
(1)紫绀:大多数患有右心衰竭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2)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失眠和嗜睡等。
(3)心脏的体征:主要是原发性心脏病。
3、全心衰竭
主要是由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的全心衰竭。当发生右心衰竭时,右心脏的排血量减少,反而减轻了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症状。扩张型心肌病和其他症状同时出现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充血的迹象通常并不严重,全心衰竭的主要症状是心排血量减少相关症状及体征。
二、用药原则
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强心:即运用一些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以将更多的血液泵出,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就好比涨水了,通过抽水机将水抽掉。常用的口服药物是地高辛,该类药物是经典的强心药,尤其适用于有房颤合并心率快的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服用过量可能出现洋地黄中毒现象,表现为黄视或者绿视现象,或者出现恶性、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者原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加重,尤其是有低血钾时,更容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因此,如果服药期间出现这些现象,一定要去医院正规检查。
⑵利尿:即呋塞米和螺内酯以及氢氯噻嗪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利尿作用,达到减轻心脏容量负荷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就好比洪水一样,通过泄洪的作用减轻洪水影响。这类药物有可能导致低血钾以及高尿酸血症,因此服用药物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电解质和尿酸,尤其是痛风患者,更是要查尿酸,以免尿酸高诱发痛风发作。
⑶β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心力衰竭的发生和交感神经激活有明确的关系,而β受体阻滞剂是抑制交感激活的重要药物,长期规范服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明确改善症状,减少猝死以及心力衰竭的急性发生,该类药物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到最大的耐受剂量以发挥其最佳疗效,因此,作为患者,需要按医生的要求定期门诊复诊调整药物剂量。
⑷ACEI类药物:心力衰竭的发生和神经内分泌机制的关系是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一个重大突破,神经内分泌机制激活导致了心肌结构变化,导致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而ACEI类药物比如贝那普利,可以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改善远期预后,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
此外,目前临床上也有一些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上市,比如伊伐布雷定、沙库巴曲缬沙坦等,这类新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要自己听患者介绍而自行购买服用。
三、常规治疗原则
1.呼吸困难者可提供氧气。
2.并发症治疗
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是: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病员的肺部充血可能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会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能导致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与栓塞的大小密切相关。小肺栓塞可能没有症状,而相对严重的肺栓塞可能突然表现为呼吸急促、虚脱、面色苍白、胸痛、咳嗽、咯血和低血压、晕厥、抽搐、昏迷等。同时,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衰竭恶化。肺部出现浊音,呼吸音降低同时伴有湿啰音,一些患者出现了胸膜摩擦音或胸水潴留的表现,巩膜出现黄染或短暂的心房颤动。疾病发作后12至36小时或几天内,下部肺部出现三角形或圆形的暗影。巨大的肺栓塞可在几分钟内引起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纤颤,心房中容易出现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引起脑,肾,肢体或肠系膜动脉栓塞。
长时间休息的患者应注意适当按摩手脚以进行被动活动,以防止血栓形成。在因栓塞脱落而导致动脉栓塞的患者中,轻度患者可以用尿激酶或链激酶治疗溶血性血栓形成。
(3)心源性肝硬化
长期的右心脏病发作,器官充血,肝缺氧和晚期门静脉扩张导致大量腹水,脾脏肥大和肝硬化。
治疗:即使在用利尿剂治疗后,腹水也不会减少,但是如果大量腹水影响心肺系统的功能,则可以通过适当的穿刺排液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