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针对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借助于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从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分析,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4.72±3.21)要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9.27±2.12),差异显著(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来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占比9.09%,同样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27%,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运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该类病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同样也不容忽视。在血管外科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手段。为了较好保障血管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除了要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质量外,往往还需要重点从临床护理工作入手予以优化把关。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明显提升康复效果,本研究就据此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分布为41岁到82岁,平均年龄(56.81±7.26)岁,所选的8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方式,且意识清晰,不存在其他严重的病症问题。将该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从性别和年龄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中44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模式,针对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事宜给予合理安排,结合医生安排进行患者的临床护理,按时给药,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一些突发问题。反馈并发症状况。
本研究中的44例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融入早期护理干预模式,针对患者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临床护理,尤其是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手术治疗条件,并且掌握相关临床知识点,降低自身方面出现明显隐患风险的几率。早期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
早期健康宣教。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活动,促使其能够掌握和自身疾病以及手术治疗方式相关的知识点,进而提升其后续配合效果。在早期健康宣教中,一方面可以针对所有患者进行集中教育,向所有患者讲解血管外科临床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促使其对于相应手术治疗方式具备大致了解,明确自身在临床以及后续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的配合行为,进而为手术治疗打好基础。
早期饮食护理。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饮食护理工作同样不容忽视,恰当适宜的饮食能够为患者营造较为理想的手术条件,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影响到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基于此,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重点围绕着患者应该注意的饮食行为进行严格把关,在手术治疗前要求其忌烟忌酒,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饮食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往往还可以寻求患者家属的辅助,促使患者家属能够形成良好监管和督促作用,规避该方面的不良影响问题。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往往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情绪状态并不是特别理想,极容易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焦虑或者是抑郁情绪,进而也就很可能影响到患者后续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致使其手术治疗配合度不高。基于该方面问题,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除了临床观察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专业测评软件,准确了解其心理问题,进而也就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方案。比如对于患者表现出的明显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加大鼓励力度,促使其在清晰明确自身病症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意识到自身病症能够得到可靠治疗,可以恢复健康状态,同时借助于以往成功案例,为其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促使其可以更好配合后续临床手术治疗。
早期用药指导。血管外科患者在临床中同样也需要准确用药,这也是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用药指导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提升自身警惕性,能够对于患者的用药需求进行精细化掌握,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对于医生的安排予以清晰明确,避免出现用药方面的严重混乱问题。针对患者的服药状况同样也需要及时掌握,了解患者是否能够按时按规定服用药物,形成较为理想的督促和监管效果。
手术护理。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形成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全过程,对于患者的手术状况做到全面了解,以便更好优化自身后续临床护理效果。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中,除了要做好上述临床护理工作外,往往还需要重点做好相关资料信息整理,以便手术治疗医生更好了解患者临床状况,辅助手术治疗的准确开展。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对接手术医生,了解患者的手术状况,对于手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能够全面掌握,进而也就可以对于自身后续临床护理工作形成有效指导,避免术后临床护理出现偏差问题。
1.3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选观察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血管外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为止,计算其总共在医院中接受诊治的时间长度,以天为单位;二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出现出血、伤口感染以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计算两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所占比例。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分析处理,针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对比分析采用平均数差异t检验,针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选择0.05。
2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更为理想,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积极引入和运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进而也就需要引起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人员的高度关注,加大推广力度。因为血管外科患者绝大部分均为老年人,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相对也就比较大,进而也就需要注重不断提升临床护理专业度,加大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不仅仅能够熟练掌握早期护理干预的各项护理任务,还能够体现更高责任心,有助于切实优化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晓峰.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19.
[2]李芡芡.护理安全品管圈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6):102.
[3]许肖萍,应莲琴,周颖.临床护理岗位分层培训模式在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24):79-80.
[4]郑煜芬.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06-207.
[5]郑舒心,高瑞玉.护理风险管理对血管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92.
[6]万孟琴.血管外科护理专科化建设中的全面综合性管理与成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