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中临床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2期   作者:王婷
[导读] 目的:分析在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共有78例患者,均为重症结核病患者,为我院内科收治,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入组后将78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每组3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其临床指标。结果:经实验结果分析来看,使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呼吸频率(26.37±1.83)次/分钟,心率(106.39±5.88)次/分钟,PaO2(51.96±4.07)mmHg,PaCO2(81.47±3.05)mmHg;对照组分别为(16.97±1.58)次/分钟、(86.43±5.71)次/分钟、(95.06±5.68)mmHg、(52.64±2.55)mmHg,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临床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护理针对性。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结核病;常规护理;应用价值
        引言:结核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感染了结核杆菌导致,一般情况下患者多表现为肺结核,伴随有咯血、胸痛、低热、盗汗等临床症状,同时随着结核杆菌的不断发展,还会扩散至其他器官,如脑膜、颈淋巴、肠等,进而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1]。目前临床上对于结核类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并结合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分析来看,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在针对性方面有所不足,并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因此需改进护理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对比分析了护理干预在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共有78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5月至次年4月,经诊断后均被确诊为结核病,主要可分为重症结核病Ⅱ型、Ⅲ型、Ⅳ型,例数分别为29例、27例、12例,除本身结核类疾病外,无其他病症,未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病史等情况,符合入组标准。入组后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使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4例、15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52.36±1.47)岁,平均病程(7.36±2.58)个月;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9,年龄在44~63岁之间,平均年龄(54.45±2.01)岁,平均病程(8.63±2.63)个月。对比来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围绕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多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以上为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需在以上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1)病情观察:临床上80%的结核病为肺部类结核病,即肺结核,会对呼吸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情况,而当结核杆菌侵袭严重形成重症结核病后,患者的风险性会大幅提高,对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皮肤温度、湿度、皮肤黏膜完整性,呼吸道通畅性以及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发绀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强病情观察,并制定应急方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2]。(2)心理干预:结核病会长期持续性的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并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因此在开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结核病的健康知识,或者向其讲述康复案例,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信心[3]。此外,对于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适当采取音乐疗法,播放节奏比较轻缓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有助于改善其负面心理状态。(3)咯血干预:重症结核病患者由于肺部组织受损,会存在咯血情况,应在饮食、饮水方面提高重视度,不可如往常一般饮食,应尽量以流食、半流食为主,饮水是温度不宜过高,温水即可,同时,若患者出血量较大,可适当应用止血类药物。(4)呼吸道通畅:在结核杆菌的影响下,患者病症情况较为严重,呼吸较为困难,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操作标准保持呼吸道通畅性,定时辅助患者排痰或其他分泌物,若患者无法自行排除,应以护理人员为主进行人工排痰,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定时为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缓解痰液生成[4]。
1.3 观察指标
        本次对照实验中的观察指标以患者满意度及呼吸系统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对照实验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择SPSS23.0,结果使用X2或t检验,若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7.43%;对照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4例、7例,满意度82.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呼吸系统指标对比

3.讨论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尖锐,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在逐渐提升,结核病是当下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病症,在结核杆菌侵袭人体后,会诱发肺结核,若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治疗,结核杆菌便会危及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同时,结核杆菌还可通过飞沫传播,抵抗力较差者极易被传染[5]。由于结核病患者病症情况较为严重且存在着较大的传染性,因此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本次实验中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通过实验分析情况来看,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等呼吸系统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7.43%,与对照组82.05%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护理干预覆盖范围更加全面、系统,在关注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疏导其心理状态,并对重症结核病常见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总之,护理干预能够在疏导患者心理情绪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6]。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理想,适宜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造福更多的结核病患者。
参考文献:
[1]杨子易. 关于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9):227.
[2]韦燕芳,邝浩斌,马志明,傅红梅,谢艺开,廖雅怡,谭肖燕. 不同护理方式对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影响[J].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4(01):46-50.
[3]张星. 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miRNAs筛选、鉴定及miRNA和MRC1 SNPs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唐神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蒋艳. 应用微信传播肺结核防治知识及相关受众的就医行为意向变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阿提开木·吾布力.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生态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