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内科正式实施目标化管理理念作为分组依据,分成两组后,对比常规护理模式和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患者满意度也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目标化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提升,日常工作护理服务质量增强。
关键词:内科;护理管理;目标化管理
前言:社会发展促使人们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护理管理工作要求相应提高,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护理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同时,如何有效解决医患人员之间的矛盾,不仅成为医院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目标化管理理念主要是依靠培训、考核等目标化管理模式,促使人员考核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意志品质与护理沟通能力,改善医院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就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科接收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人数共207例。男133例,女74例,年龄19~73岁,平均(45.7±0.1)岁。2018年12月之前作为对照组,人数103例,12月之后为观察组,人数104例,基本指标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内科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教、用药、运动指导,根据医嘱给予相关护理。
观察组:接受目标护理管理。成立目标护理工作小组,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增强护理人员之间沟通交流,鼓励优秀护理人员分享自己的技巧。设定理论、技能考核目标,对考核未通过的人员,给予重修与补考的机会,鼓励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展开沟通护理技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质量。准确判断患者的心理情况与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耐心解答患者遇到的各类疑问,针对相关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干预,以此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对于因工作失职而导致的严重问题事故,可予以辞退。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2)对比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基础、态度、文书与病房等多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
.png)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对照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
.png)
3 讨论
当前,医院持续推进护理模式改进方案,期望可以改善护理质量。目标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应用最多的管理策略,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要求医院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还要具备专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策略。与常规护理管理方案相比,目标化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能调动患者家庭支持,从而为其提供更积极的全方位护理管理,强化疾病干预护理,促进身心恢复,降低治疗护理期间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2]。
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目标化管理理念在组织中形成监督者和执行者,在既定目标框架下形成工作协定,产生书面文件。以相同的工作目标作为管理依据,监测和测评达成一致,实现更合理的监督管理模式。目标化管理理念主要借助监管目标设定,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引领患者行为,高效激起护理人员主动性。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医院内部护理监管效率、实施监管力度都有积极影响。而且,目标管理理念囊括目标汇编、目标实行与对目标成果考评等三项内容。目标化管理中目标的汇编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在目标实行期间,医护人员为更高效地达成目标,还会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可以看出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能全方位提升医护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护理成效与质量。合理运用这一管理理念与方法,使日常管理工作更有条理性,不仅能降低医患矛盾纠纷,而且还能彻底改善医院形象,构建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
从研究结果可见,本院内科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化护理管理理念,患者在基础、态度、文书与病房方面评分分别为(23.6±1.1)分、(24.5±0.2)分、(22.9±0.8)分和(23.3±0.7)分,总满意度为95.2%,两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孙祯红(2018)研究所得结果相符[3]。
综上所述,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体现出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丽.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5):14-15+18.
[2]李健.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7):84-85.
[3]孙祯红.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