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轻微外力或无任何原因所导致椎间盘突出,此疾病会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刺激和压迫,从而会引发腰部、肩部以及颈部等的疾病,很可能会引起神经损伤,对于人体的排便功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椎间盘的疾病一旦严重,当保守的药物治疗无法发挥作用时,则需采取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临床上已经不再使用会造成较大创口的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而多是用内镜手术的治疗方式。那么,什么是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呢?
一 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产生的背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微创手术的理念被广泛传播,一些医学较为先进的国家开始了微创手术的初探。在椎间盘手术方面,开始使用经皮穿刺手术的方式,使用导管建立患者体内与外界通道,从而减少手术对患者皮肤造成的创伤。这一手术方式较以往更为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手术医师无法看到患者体内的情况,所以不知道需要去除多少间盘组织才是正确的,因而造成大多数医师都进行盲目的操作的现象。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美国在九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改进,开始制作使用内窥镜来观察压迫神经的间盘组织和突出的大小、位置等,再进行去除。从而,椎间盘的手术质量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关的设备设施也在扩大生产,我国逐渐开始引进这些先进的设备设施,从此,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在我国也逐渐普及。
二 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的概念
.png)
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是对某些椎间盘患者所实施的使用到内窥镜的经皮微创手术,其具有创口小、效果佳的优势特点。但其也不是适用于所有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①极外侧椎间盘突出;②椎间盘突出由于其它疾病而无法承受开放手术;③椎间盘突出术后突然复发;④各种保守方法无明显治疗效果;⑤突发椎间盘突出,伴有推管狭窄的神经根症状;⑥无明显推管狭窄、钙化情况的单纯椎间盘突出。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创口小,其是当前对患者创伤最小的能够直接看到患者椎间盘内部的手术方法,并且早已取代了全推板、半推板以及小开窗等传统的椎间盘手术。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是一种目前看来最为科学合理的椎间盘手术方式,其在具备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腰椎不稳、神经根黏连等开放手术容易引发的并发症状,并且,如果在术后没有较好的恢复或者再次复发,也不会对后期的治疗、开放手术的进行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其费用也更为亲民,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实用性更强。对于病情一般严重的I度滑脱、突出钙化等患者来讲是一种更优质的选择,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来讲则是一种伤害更小的手术方式。
三 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病变椎间盘的位置并做标记,确定穿刺点,根据患者的体型来决定棘突旁开的距离,棘突旁开距离与患者的体型成正比,范围为8~14cm。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皮肤消毒后,穿刺通道至关节突处并进行浸润麻醉,观察透视下的造影剂分布情况。使用导丝沿穿刺针插入,取出穿刺针,留置导丝和扩张导杆,沿导杆插入保护套管和环钻,切除上关节突外侧缘的部分骨质,正侧位透视下使环钻到达理想位置,再置入内窥镜切除椎间盘。切除后注意观察创口处的出血、搏动情况,良好时则缝合伤口并上敷料。
四 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是手术治疗方式,那么必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因此术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患者需要尤其注意。首先,是一些椎间盘突出严重的患者,在其术前疼痛情况较严重,因此其肢体麻木、力量弱的问题没有被发现,而在术后这些问题会立即显现,但是,这并不需要过于担心,此种情况基本上都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其次是术后疼痛问题,如果是术后立即就感到疼痛并毫无缓解,或是下地时疼痛严重而卧床时疼痛缓解,那么均可能是游离的突出物没有完全摘除,因此患者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短期内进行开放手术或者卧床一段时间后再决定。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在术后1~5d可能会出现力气弱小、坐骨神经痛等现象,其原因多半是由于创口处出血、水肿等所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同时伴有发热的情况,则需引起注意,及时到门诊部就医,避免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虽然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是一种对患者造成创伤极小的手术方式,但其仍有其不足之处。在进行手术时,内窥镜有时无法给出全面的视野,对于患者椎间盘的探察可能不充分,并且腰椎的解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很可能存在差误或遗漏,从而导致游离的椎间盘摘除不完整。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椎间盘治疗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科学化,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在创口较小的情况下,将内窥镜置入患者椎间盘处,为手术医师打开视野,从而便于手术操作。其给患者带来的创口和伤害较小,并且费用较低,因此,其在临床上为许多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做出来了贡献。但是,一定要注意,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具体的选用最好还是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