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1月-2020年度3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采取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70%,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老年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以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作为临床表现,患者一旦发病,其主要是以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水平大于90mmHg作为临床表现。高血压的疾病易对人体脑血管、肾脏和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影响,均可产生不良情况,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类型,若无法有效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易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多数患者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表现,故此需加强对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护理,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66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1月-2020年度3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本文研究中将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1月-2020年度3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采取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方式。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或者等于60岁,②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患有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范围60岁-79岁内,33例患者平均年龄(70.21±1.2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范围61岁-79岁内,33例患者平均年龄(70.17±1.21)岁。二者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正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指导,叮嘱患者多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 择太极拳、上下楼梯或者散步等,以此提升机体功能,患者饮食应以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主,应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 和纤维素的摄入量[3]。
观察组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方式进行护理。
在进行护理前,应测量每位患者血压水平,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5分钟,使心神得以稳定,并在患者右上臂的肱动脉位置实施血压测量,叮嘱患者以双脚着地方式进行血压测量,并在站立后立刻进行血压测量,在站立后3分钟再次实施血压测量。同时评估患者体位性低血压节律,告知患者应将体位进行调整,告知其在睡觉时保持仰卧中凹位置,将床头抬高,使其头部和躯干能够维持17度,并将床头抬高17度左右,从而使人体血液下肢淤积情况得以减少。告知患者在起床时,应清醒数分钟后再起床,并对四肢进行活动,坐起后静置2分钟在进行活动,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巡视力度,从而保证患者安全[4]。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血压和心率变化、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实施处理分析,在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进行表示,P<0.05代表研究各项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2组血压和心率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130.23±1.24)mmHg、舒张压(82.23±1.01)mmHg、心率(69.21±1.22)次/min与对照组收缩压(144.45±1.24)mmHg、舒张压(91.23±1.94)mmHg、心率(72.11±2.45)次/min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png)
2.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70%,存在差异,P<0.05。如表2:
.png)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多,主要与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同时该种疾病与自身机体病症也具有一定关联性,患者在发病后通常存在疲乏无力、心慌心悸、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体位性低血压节律主要是由于人体血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异常情况,且患者体位一旦发生改变情况,易导致其血液快速流向人体腿部位置,进而对血压水平造成影响。选择体位性低血压节律方式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基础上,应告知患者如何从坐位或卧位转变成立位,从而避免出现血压降低情况,能够通过体位调节的方式,促进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值,而通过加强夜间巡视力度,能避免患者起夜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提高护理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实施该项方式后,能够使患者血压水平得以稳定,使护理效果得以提升[5]。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70%,存在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高媛媛,李丽华.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7,18(6):110-112.
[2] 李芸蕾.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54-255.
[3] 徐时仙,王成珍.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116.
[4] 刘甜,刘杏,李胜玲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29-634.
[5] 黄凤形,陆柳雪,黄丽伟等.基于中医特色的延续护理对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1):82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