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重症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2期   作者:王瑞
[导读] 目的:综合探究循证护理在重症结核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综合探究循证护理在重症结核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签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67例重症结核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具体分为33例对照组及34例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之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模式有效缩减了患者的退热时间,同时降低了重症结核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压疮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重症结核;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医疗机制的改革刺激了医疗行业的总体经济,从而为医学临床的研究工作夯实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内的结核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是导致结核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的真正原因仍然处于探究阶段,临床也暂时无法给出具体说法。结合现阶段的已知范围,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诱因是患者机体结合杆菌的感染,结核病极强的传染性极有可能就是导致近年来结核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原因,但是临床并未给出明确指示。基于此,本文抽签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67例重症结核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分为两组,综合探究循证护理在重症结核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签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67例重症结核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具体分为33例对照组及34例实验组。其中,33例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阶段:35-65岁,平均年龄(47.23±4.12)岁;病程分布:3-10个月,平均病程(4.03±1.01)个月。34例实验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阶段:36-67岁,平均年龄(48.65±4.13)岁;病程分布:4-10.5个月,平均病程(4.23±1.61)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阶段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33例对照组患者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入院指导、常规用药护理、健康饮食护理、康复运动护理以及常规出院指导等等。实验组则是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在实施循证护理之前,医院必须首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该小组需由1名组长与5名组员构成,组长需由具备10年或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其与小组成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以此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实际意义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主管护师需要明确组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了心理护理、压疮护理、发热护理等多个环节[2]。
        以下即为循证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①心理护理:组员在开展临床护理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其有无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熟练掌握,并对与组长及其他组员一起对患者当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一旦患者的心理出现异常变化,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尽量对与患者保持沟通,以此有效消除患者的防备心理以及消极情绪;②压疮护理:众所周知,多数重症患者均需大量的卧床时间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因此在日常修养的过程中较易出现压疮、褥疮等相关合并症。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等床上用品,并对在换洗过程中对患者的床上用品进行消毒,保证患者的皮肤清洁度。除此之外,基本上每位患者需要2h/次的翻身运用,以30°-45°的侧卧位姿势为最佳,如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将普通病床更换为气垫床[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院将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的临床应用效果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具体包括了退热时间、压疮发生率、满意度以及SAS评分等多种因素。压疮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采用百分率制进行计算,同时SAS评分将采用百分制进行比较统计。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利用(x±s)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利用(%)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结合表1所示,34例实验组的退热时间为(1.74±0.26)d,压疮发生率为94.11%,护理满意度为88.23%,SAS评分为(50.32±1.02)分;33例对照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为(4.73±0.27)d,压疮发生率为84.84%,护理满意度为81.82%,SAS评分为(76.45±2.03)分。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3 讨论
        重症结核患者除了结核病之外,极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且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因此为临床诊疗与护理工作提高了一定的难度。在新医疗背景下,重症结核自身具备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长等临床特征,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及可行性较强的护理措施帮助完成重症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式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社会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是临床护理所必须经历的重要课题。通过本次研究得知,重症结核患者在临床过程中应当注意心理变化及生理变化,与患者保持交流与沟通,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之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模式有效缩减了患者的退热时间,同时降低了重症结核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压疮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凰.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3):191-193+196.
[2]桂程丽,程彩涛. 循证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部神经功能、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01):137-139+142.
[3]孙建兰,周洪兰. 循证护理干预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0-13.
[4]王发凤,胡汉姣,唐敏. 三级甲等医院新护士循证护理实践素质及实施水平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7,32(11):50-52.
[5]陈秀贞,田甜,李敦旭,赵国栋. 循证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1):1577-1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