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率提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组间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之后,其治愈率指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常规护理
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之工作强度的增加,导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患病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在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骶部疼痛、下肢酸痛与活动受限等,该种疾病不利于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开展;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均属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加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巩固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康复[1-2]。本文评价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率提高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在组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之中,存在33例男性与女性17例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处于37~57岁之间,平均数值:47.22±5.12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66±2.11个月;研究组:在组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之中,存在32例男性与女性18例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处于36~59岁之间,平均数值:47.23±5.13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63±2.12个月。
纳入标准:(1)经B超与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2)腰椎疾病史。经系统相关统计学对比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腰椎牵引治疗与常规功能锻炼,主要为:直腿抬高与仰卧姿势下拱桥式进行腰背肌锻炼等。
研究组:(1)关注患者的情志变化情况,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对疾病造成不利影响,注重患者主诉,帮助患者疏导不良的心理状态;(2)采用中药贴敷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每天贴敷1次,每次维持30min,选定肠俞与肾俞进行点刺、拔罐;(3)依据患者病情证型做饮食指导,对于温热毒盛型使用清热利湿的食物进行饮食,避免辛辣与刺激性食物;对于气血两虚的患者则使用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4)指导患者进行扩胸、直立踢腿等功能锻炼,让患者坚持进行八段锦、五禽戏的运动[3-4]。
1.3观察指标
对组间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指标对比。
显效:患者腰部活动完全恢复正常且相关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腰部活动明显改善且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治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此次SPSS21.0系统处理研究所涉及数据资料(治愈率指标),涉及类型资料采用专业性检验方式(T检验(计量)与卡方检验(计数))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2结果
研究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之后,其治愈率指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3讨论
在中医中,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痹症”的范围之内,认为:外伤或者正气亏虚、气血不畅,进而导致不痛则痛;中医护理干预通过情志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状态进行疏导,实施饮食护理则有利于帮助患者疏通经络,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则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而达到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结合数据:研究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之后,其治愈率指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杨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257-259.
[2]卞秀梅,王蓓.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特色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2):62-65.
[3]古丽玲,龙晓燕,李素华,唐彩秀.中医特色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3):200-203.
[4]张桂平,赵立军,陈立军,薛英.中医特色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