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韦胜
[导读] 情境微课的魅力在于它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与反馈。情境微课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以情境微课触发情感,建构学习;以情境微课思辨成长,深度学习;以情境微课唤醒欣赏,享受学习;以情境微课促进内化,延伸学习。相信微课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使用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韦胜   贵州省贞丰县鲁贡镇弄洋小学  贵州  贞丰  562203
【摘要】情境微课的魅力在于它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与反馈。情境微课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以情境微课触发情感,建构学习;以情境微课思辨成长,深度学习;以情境微课唤醒欣赏,享受学习;以情境微课促进内化,延伸学习。相信微课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使用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微课;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1---01

        情境微课的魅力在于它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与反馈。它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佳效果。情境微课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极大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一、以情境微课触发情感,建构学习
        1.情感迁移。情感既是教学目标,又是道德学习的催化剂,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根主线,然后把教学设计上的每个生活实际的活动或原本没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融为一体呢?——运用情境微课!
        2.情感共鸣。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拨动学生们的心弦,在学生们的心湖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学生们产生与教学所预期的情感同步,将教学活动转化成学生们的真切感受,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们的心理需求。而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通过搭建学习支架,以帮助学生“因为会所以会”。
        3.情感升华。学生在鲜血淋漓的画面和伤痛的哭感声的刺激下倾听笔者的缓缓述说,引发了情感上的强烈冲击,从而感受秩序的重要以达到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便水到渠成。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存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自己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微课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指点迷津,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
        二、以情境微课思辨成长,深度学习
        1.思考分析。思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或确证一个科学的定理,而是为了鉴别和选择一个最好的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平时非常注意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一天深夜里,他走进实验室时看见一位学生还伏在工作台上,经过一番询问,才明白这位学生一天都在工作。这位学生正期待着教师的表扬时,卢瑟福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分析呢?”由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
        2.辨别真伪。在执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时,笔者设计了一道判斷题:“同学们大声说话,你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
        2.1通常不是异常。习以为常,便不觉得是异常。全班42位学生,居然有41位学生认为是对的,而一位学生再三犹豫下也随波逐流了。笔者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你不大声,别人听不见。”
        2.2异常不是正常。明明是异常,可还认为是正常。笔者当时一呆,这节课莫不是白上了?重点没有得到解决,最出人意料的是在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解决”时,有位学生居然说拿水枪向大声说话的同学开枪。


在这看似正确的答案背后将隐藏着什么呢?笔者突地想起高年级的一个班中,有一位女生可谓“女汉子”,她负责班级纪律。同学们大声说话,只要她一吼,全班便鸦雀无声。有一天,她生病了没来上课,晨读时班上乱了套:班干部叫的叫,打的打,敲的敲……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再次备课,制作了情境微课——《小组讨论》。
        2.3正常不是无常。既然是正常,就应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无常。于是这《小组讨论》情境微课笔者设置了三部分:先是一段小组大声讨论“同学们大声喧哗怎么办?”的无序场面视频;接着是一生做“嘘”动作提醒后有序发言的过程视频;最后是小组讨论规则的制定视频。本着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笔者第二次上课。课中笔者让学生观看《小组讨论》这情境微课的第一部分后提问:他们大声讨论好不好?现在你是小小调音师,怎么调?大声说话不好,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后,继续观看这情境微课的第二、三部分。接着学生根据情境微课上的小组讨论规则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大声说话,你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对不对?”本环节不仅做到了有秩序、小点声,而且判断结果令人满意。相信这为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课中运用这《小组讨论》情境微课真是重点突出,功到自然成!
        三、以情境微课唤醒欣赏,享受学习
        人都有向善向美之心。在现代社会里,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心却显得愈加浮躁了。于是,向往大自然的那份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已经变成了一种追求。在这迷离的环境中,如何培育学生敏感、柔软的心灵,如何呵护学生纯洁、明净的情感,如何激发学生审视生命的伟大?在道德与法治观摩课上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冬天》时,临近课末出示了情境微课——《我眼中的冬天》。教师把自己的和学生收集到的照片、视频进行整合加上字幕(师生的诗意心声)、配乐等制作成情境微课。全场师生徜徉在这冰凉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为一位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完全可以以这情境微课的方式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以情境微课促进内化,延伸学习
        内化这种态度是持久的,是指学生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与自己原来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并且能成为自己人格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位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如何运用情境微课促使学生真正内化呢?一位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坚持才有收获》一课第三个环节“坚持有方法”中,她制作了《青蛙看海》这一微课。学生饶有兴致地观看后,教师问:“青蛙为什么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呢?”
        一生回答:“化成小目标。”
        另一生回答:“有小松鼠帮助。”
        ……
        教师便顺其自然地抛出第四个活动:坚持有行动,出示图表——一周任务单,以延伸学习。这足以见证情境微课的魅力。
        总之,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情境微课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之处是没有把师生都框在“教室”这个设定好的教学地点。情境微课使学生的学习地点不断变化,学习方式不断丰富多彩。情境微课也恰好地释放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自由度。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一两个情境微课便是事半功倍,大放异彩。相信,微课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一定会以其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潜力,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青睐,而且最终会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使用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霞,《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2]李文德,《情境微课开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阮小丹,《谈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