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读”“写”相辅——巧妙找准结合点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   作者:梁颖丽
[导读] 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课文阅读中找到契合点,侧重阅读,导向随文练笔,“读”为“写”铺垫,“写”为“读”升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助学生踏上“妙笔生花”之路。

梁颖丽   广西梧州市长地小学  广西  梧州  543006
【摘要】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课文阅读中找到契合点,侧重阅读,导向随文练笔,“读”为“写”铺垫,“写”为“读”升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助学生踏上“妙笔生花”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读写结合;仿写;习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2---01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读之得法, 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 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重视写读结合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每一册书的单元主题即使有所重复,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各个主题式单元安排的相同主题的四五篇文章,都是语句优美,行文流畅,内容活泼,思想健康,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读性和欣赏性较强,在语言文字方面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在学习方法上架设了坡度,可以说每一篇堪称经典,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非常拿手的“范例”。
        所以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与习作的结合,另一重要措施是------随文练笔。
        二、确立读写结合的点
        (一)读写结合点的提出。就某一篇课文来说.“读”就是学习这篇课文的词句段篇及其运用于其中的技法;“写”就是运用从“读”中学到的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进行仿写、再创作。“仿”的形式、内容、多寡、程度、时间无法一概而论,要根据单元训练要求情况、老师指导的情况、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有侧重地向学生分析、讲解,并随即“仿写”。侧重点在于为写的需要而有重点地读。
        例如,在《三峡之秋》的课文阅读中,可以读出文章:“总——分——总” 的写法,能读出按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景物特点的写法,也能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精彩之笔、之法,还能读出题目的确立是直接的:地名和时间结合。不一定面面俱到地练习“仿写”,至少确立一项,要“仿”的地方就是侧重要“读”的地方。这就是结合点。
        (二)情感上确立的结合点。阅读教学中巧妙而合理的设计会使学生入情入境,在阅读中深刻地体验到某种情感,产生共鸣,或回忆起相关的生活经历, 或引发思考,从而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即《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情动而辞发”。此时的写就不再是一种模仿和学习,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心灵的震动,是精神的升华。



        例如:在《白鹅》一文中,读了作者笔下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白鹅高傲形象就深入人心了。唤醒了学生脑海中:调皮的花猫,学舌的鹦鹉,胆小的乌龟……,“我们记忆中也会有一只独特的动物,请动笔写一写”,写的冲动在老师的点拨下破土而出。
        凡此种种情感体验、共鸣,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行为,就是情感结合点的发掘。这样的结合点,很好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向课文“借”到了“材料”。
        (三)表达方法上确立的结合点。如遣词造句之精妙、组织语言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阅读中理清层次,在阅读中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 “潜心会文”,了解、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文为我用,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
        具体表现在:
        1.题目的结合点。以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直接做题目的课文有很多,学生读题知意,是中年级起步作文的很好范例,如《三峡之秋》《长城》《游金华的双龙洞》;托物言志、托物喻情为题的课文,引人追寻思索,读后意犹未尽,是高年级习作的一盏明灯,如《灯光》《梅花魂》《白杨》《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借助课文题目,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习作的成功始自题目。恰当的题目如同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瞬间共鸣的魅力,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作为点睛之笔的题目,在教师的阅读引导下,在习作中实践,真的可以像星星一样闪烁,为文章添彩。
        2.开头结尾的结合点。开头和结尾,是文章里的写作特点的重要部分。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千变万化,或设问、或引用,或比喻,或对话,或写景,或呼应,或举例,或用典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以点拨,使学生迁移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的实际中去。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组四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值得学生学习。 《13.钓鱼的启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 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6.珍珠鸟》:“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能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特别是前三个结尾,几乎是异曲而同功的,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互换的练习,并引导他们在习作中也学着这样去结尾。
        3.精彩句段的结合点。能入选小学课文的,都有很多精彩的句段,阅读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最有效的手段。这是最好的习作示范。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
        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阅读成果的表达、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或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是阅读文本中的典型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其写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因文而异。因此,这也就决定了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是前文中的仿写,可以是续写——《桥》祭奠老支书的场面续写,《灰雀》一文要求续写接着往下写故事;可以是改写——《长城》《桂林山水》改写为导游词、《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篇游记等;可以是读书心得——课文的好词佳句积累、课文布局谋篇的奇妙之处等等。
        确实,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悟出课文,走向习作”是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的路,找到读写的结合点,助学生踏上“妙笔生花”之路,应当成为语文教师孜孜不断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2]《把握课堂练笔切入设计提高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王长涛/网络资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