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究 赵敏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赵敏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科技水平发展的十分迅速,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现如今,我国科技水平发展的十分迅速,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而作为机电一体化及工业自动化的核心内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在其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作为实用性兼技术性的双重属性,近年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也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重点。一般来说,这类课程的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如何做好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是这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技术课程;中职院校;教学改革
        引言
        为了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其不但是提高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也是加强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基于此,相关主体需给予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高度重视,通过多元化方法,将其含有的实效性最大化,以期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到新的层次,为中职生日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是电机电气控制和PLC应用技术两门课程的整合,知识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很广,专业性很强,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地方本科大学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主要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电气控制与PLC》也要适应应用型转型的改变,制定新的教学目标。《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应以培养知识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综合性教学目标,就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2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现状
        2.1师资与实践设备不足
        PLC集计算机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优点与一体,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型号众多。而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直接进入到教学岗位,缺乏工作现场经验,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同时,由于经费不足,高校实验室中往往只能配备有限的几种,既不能有效的展示PLC控制系统全貌,也不能提供学生足够的训练。
        2.2未给予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并未给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一直扮演着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为此对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十分不利。同时,在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的一般是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味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此种教学方式不但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还会使学生无法理解课堂内容。因此,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需求的。
        2.3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上
        在中等职业学校关于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往往需要学生在既定的学时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紧凑,通常是教授完一个学时后要求学生进行知识记忆,通过结业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能够“达标”,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很多课程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即教师不再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掌握、融会贯通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而是将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为出发点。长此以往,难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真正掌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拿某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课时为64课时,其中理论授课就高达58学时,针对于实验课时仅为8学时,这就导致了学时安排上的极为不合理性。

在教学内容上,完全依据课程大纲,无法针对实际应用做出有效的拓展及研究,也使得整个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及创造性。
        3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策略
        3.1教学项目的制定
        每个项目自成体系,细分为项目任务、探索研究、理论讲解、仿真模拟、系统组装五个方面。“项目任务”给出每个项目具体的任务,点明实施项目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目标和实践能力目标,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探索研究”提出要完成项目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规划项目实施的步骤;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后进行必要的“理论讲解”,包含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一步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即要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体现PLC的最新成果,又要紧持“够用就行”的原则,不过度的强调学术性;“仿真模拟”是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仿真软件在电脑上对方案进行建模和仿真,验证方案是否能达到项目要求;“系统组装”是在仿真验证的基础上,真正的去组装控制系统,达成项目目标。六个教学项目基本覆盖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保证学生建立关于PLC的基本知识结构,锻炼实操能力。
        3.2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地引进新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承载信息量大,呈现形式灵活等优点。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但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内容。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演示动画等形式展现授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授课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另外,也需结合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目标,添加具体案例,确保制作的课件高效且生动,满足教材需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维持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也充分优化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与问题。
        在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形式是教师在课上依据教材讲解知识学生进行学习。教材内对电气专业PLC课程描述十分笼统,且纯理论的知识相对枯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掌握教授的知识。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授这些知识,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内容,且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确定PLC技术和传统电器应用的控制方法,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的不同。
        3.3《电气控制和PLC技术》需理论联系实践
        发展实验教学,不但要更新实验室设备,还需实验人员有敬业的精神。当前,与学生不断增加的人数相比较,更新实验室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的教学中,应该将设计的课程与实验分为模块形式,并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实践过程中需进行调试,实践结束后需研究和分析实践结果。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实践任务,课后完成实践的路线及程序。实践前,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编写实验程序,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培养学生实验教学的主体意识。
        结语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更应该结合这些特点,充分把握教学规律。通过认识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做出教学改革,才能促进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2]闫冰洁.浅谈基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5(1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