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叶智睿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平乐桂江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  542800)
        摘要: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减少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何避免危害,发挥水利水电项目的最大价值,是当前水电开发利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造福人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1)降雨量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降雨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3)降雨时间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2、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通过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水源消失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3、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1)浸没: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
        (2)沼泽化: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
        (3)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4、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洄游鱼类由于种类的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如鲟鱼,相当一部分是在北纬45℃左右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海之间洄游。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要对具体的河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①永久性及直接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②间接的影响,指局部气候,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指对水生藻类植物的影响。
        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的原有植被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会随降雨流进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生长条件。


        (3)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会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将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不少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的恶化有关。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都曾流行过疟疾病。由于三峡水库介于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建库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因此对钉螺能否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迁移并在那儿孳生繁殖,都是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二、解决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方便群众,造福人类,但是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但不会造福人类还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失。水电水利工程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是衡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成功与失败的标志之一。所以,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的和环境有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从法律的高度来进行约束施工单位,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的重要工作来抓,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区域要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核。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现在的环境受损现状进行相比的话还显得有点薄弱,国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并且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进行完善,确保使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2、调整环境评估的范围
        我国目前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评估主要集中在建设内容以及施工活动产生的影响方面,环境的保护目标和工程目标值的不是同一个内容,前者是在工程确定的情况下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推论,后者是要达到的工程建设目标。所以,应该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整个流域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这个就叫做“战略评价”,因为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说,它具有战略指导的作用。它能够从流域的整体范围考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根据影响在宏观上提出保护措施。
        3、开发目标和生态保护目标相一致
        我国早期的水资源规划往往符合流域阶梯水平的发展模式,忽视了流域阶梯水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追求100%的发展速度。水利水电建设要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合理配置水资源、环境保护为目标,实现水利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建立局部区域的环境监测系统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薄弱,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这些条件的局限性使得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信息网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最好选择中小流域和典型的项目对数以万计的探测系统进行试点,对周围环境有大致的了解,并慢慢积累经验。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试点中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环境危害,并尽量减少损失。建立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网络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结束语
        现今我国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固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要尽量达到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要做到在尽可能在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来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这样就可以使得两者得以共存。
        参考文献
        [1]张凤.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智慧建造与设计学术论坛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3-45.
        [2]陆沛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居舍,2020(11):177.
        [3]杨军平.浅析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7):41+44.
        [4]王丽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新农业,2020(07):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