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文雅 张舲洁
[导读] 大规模疫情的爆发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的感染甚至死亡,
        摘要:大规模疫情的爆发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的感染甚至死亡,对社会医疗体系制造巨大压力,更重要的是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三方面,分析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总结居民消费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 居民消费 经济发展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全球的经济发展遭到了重创。这其中影响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为疫情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而导致居民的消费从整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从居民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这三个方面,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影响居民消费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
(一)外在客观因素
    全国各地区全面实行封闭管理是疫情对居民生活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为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多地陆续对辖区道路实施合理封闭管理,部分地区在城市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在农村实行村庄封闭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对外来车辆、人员实行更为严格的管控,大量企业延迟复工,改变上班方式,都是为了阻断疫情传播。封闭管理导致无法自由外出活动,更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这从客观上,会直接导致人们消费方式发生改变,例如人们更加依赖网上消费;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对口罩,酒精等产品的需求量猛然增长,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量猛然下降为零。
    同时,由于本次疫情影响部分行业经济发展,某些行业甚至受到重创。部分居民收入来源受到直接影响,普遍会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从而使得居民在不必要的娱乐等第三产业消费支出下降,消费结构因此调整。
(二)内在心理因素
    疫情爆发以来,人们都习惯于每天通过各种渠道查看“疫情地图”和“疫情实时动态”。每一天数字的上升,每一个真实案例的报道,都会不同程度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同时,由于国家各种疫情防控措施,人们无法自由外出活动,“缺乏社交、失去生计、日常生活被打乱可能让人们感到抑郁沮丧,甚至导致家庭冲突增加”[ 王晓真.保持疫情期间心理健康.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第1905期]。①焦虑,恐慌,抑郁,狂躁是疫情爆发期间最为普遍的情绪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地区,在全国其他省份均普遍存在。
    这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对消费支出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可能会使一部分抑郁情绪的人减少各种娱乐产品的消费支出;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经历了此次大规模疫情,产生“及时行乐”的心理,反而开始反思人生是否应该活在当下,进而增加了食品,娱乐各方面的消费支出。本文认为这两者对于整体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而对消费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一个心理因素是对未来生活的恐慌情绪,即使在疫情中收入来源未受到影响的居民,也会因为恐慌和焦虑,增加储蓄,缩减各方面支出。因此,总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消极的。
二、消费观念的变化
    消费观念就是人们对消费持有的价值观,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由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即可,上升到对物质品质更高的要求和对满足精神层面的产品需求。
    疫情的爆发对居民造成的客观约束和内在心理压力,同时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观念。如上文所述,居民可能普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转变为增加储蓄,限制消费,以此预防未来意外的发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可能会因为此次疫情从感性消费转变为稍偏向理性的消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0年前4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34万亿元,同比多增2.77万亿元。存款主要流向实体经济,住户和非金融企业新增存款8.7万亿元,占新增各项存款的93.2%。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2265亿元,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居民名义收入保持正增长[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但是,通常来讲居民消费观念在一段时间内是较为稳定的,疫情是否真的对居民的消费观念产生比较重大的持续性影响,这要看全球范围内疫情的控制效果和疫情持续的时间。
三、居民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此次大规模疫情的爆发,将网络消费推向了一个更加深入的发展阶段。根据2020年3月GFK发布的新闻,他们研究表示超过40%的消费者更加频繁地使用线上购物,使得网上购物和送货上门的需求量激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首次通过第三方APP、品牌官方网站和微信社群等平台进行购物。居民更加依赖电商购物。
    第一,网络消费内容更加丰富。近年来我国各类电商平台发展速度迅猛,居民可享受的电商服务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而此次疫情由于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因此电商平台关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服务项目增多,平日里需要去超市和菜场购买的日常食物和用品都可通过平台购买和送达,大大减少了居民外出感染的风险。
    第二,网络消费覆盖地域范围更广。虽然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消费方式,居民对于网上购物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电商发展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环境的差距,消费观念的差距,以及物流水平的差距。此次疫情限制了城乡居民的流动和自由活动,直接催化了农村地区网络消费人数上涨,消费金额上升,网络消费覆盖地域更加广阔。
     同时由于网络购物的便利性,居民会产生惯性消费和依赖心理,即使在疫情结束以后,网络消费也不会因为管控结束而发生明显下降。
四、居民消费结构呈现新特点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资料的占比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处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经历了从基本的物质型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生活消费升级的过程。而经历了此次疫情,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第一,医疗消费支出增加。对于感染疫情的居民来说,医疗消费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比上升;而其他居民在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方面的支出也发生突然的增长。
    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消费骤降。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居民普遍减少出门旅游,相应的交通费用随之减少。减少聚会导致社交开销也随之下降。大型娱乐场所如影院和商场的暂时停业也直接影响到居民在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据研究表明,旅游业1季度收入下降或为1.2万亿,占全年旅游收入的近2成,旅游收入下降将造成其他行业收入下降约5500亿,餐饮零售为3200亿、交通运输为820亿、电影为60亿[ 李迅雷.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有多大.金融与投资]。③
    第三,外出餐饮消费骤降。餐饮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巨大影响,由于政府对餐饮业营业的控制和居民对于外出就餐的恐惧心理,使得外出餐饮消费骤降。即使外卖行业的存在使得这种情况得到缓解,但由于疫情爆发恰好在春节,大量城市劳动力返乡,春节结束后疫情管控严格导致劳动力无法返乡,所以很多餐饮店未能营业,外卖从业人员数量也有限。这一缓解是有限的。
    但本文认为食物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占比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总支出中其他消费下降,尤其是娱乐产品消费支出的下降。
    第四,重新审视家庭抗风险能力导致保险产品消费需求增长。保险行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时间不长,2002年以后我国保险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保险产品消费在中国居民的观念中仍属于较为奢侈的消费,再加上国家强制企业为员工够买基本医疗保险,导致中国居民对额外重疾险或者意外险的重视程度较低。但发生此次疫情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开始研究重大疾病保险、人身意外险、家庭意外险等;另一方面人们传统偏向于为家庭中的老人与小孩购买保险,转变为开始重视为家庭中主要劳动力购买保险,这一转变也是此次疫情的产物。保险产品消费,尤其是寿险保险产品的消费呈现出了上涨趋势。
五、疫情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此次疫情对居民正常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经济也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某些特定的行业例如旅游业、电影业、餐饮业在今年损失惨重。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某些行业因为疫情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保险行业和电商平台。
    对于居民来说,因为疫情产生的恐慌与因为疫情导致的收入下降或收入预期下降会同时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因为居民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和被迫减少消费对我国短期内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短期内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受到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扩散到社会各行各业,因此这种影响会是长远的。
    当前,无论是商家还是居民,似乎都在期待着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那么在疫情结束后,居民消费是否会产生一个“报复性”增长,本文认为会有增长,但不会有“报复性”增长。主要原因有:第一,截止目前,疫情控制虽有放松但总体上还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并且可以感受到国家对疫情控制的各方面力度是逐步放松的,因此消费的增长也会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而非激增;另外,疫情发生在春节假期,节假日居民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是其他时间段不可比拟的。第二,因为疫情许多居民开始考虑增加储蓄,缩减消费,尤其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会更多地重新衡量自身风险抵抗能力。第三,虽然国内防控成效显著,形势向好,但国外形势不容乐观,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面临严峻考验。
    但是,目前看来居民的各项消费在随着防疫政策的放松而逐步恢复正轨,大型商场、娱乐场所开始正常营业,餐饮业也恢复堂食,从五月开始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会有回升。另外,疫情期间居民深入简出的生活方式是否对社会带来的全部都是负面影响呢,本文认为这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由于居民因为疫情意外获得了一个“假期”, 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消费习惯,开始补给精神食粮,也会反思此次疫情带给人类的教训,这些无论对居民个人还是对社会群体都会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惠莉.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波动周期实证研究:1979—2014[J]. 东南学术, 2016(1期):137-143.
﹝2﹞张李义, 涂奔. 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化影响——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J]. 财贸研究, 2017, 028(008):70-83.
﹝3﹞毛中根, 杨丽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J]. 财经科学, 2017(01):78-88.
﹝4﹞尹晨. 非典、消费习惯与电子商务的"单位根"增长[J]. 上海企业, 2003(07):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