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康建功 孙妙娟
[导读] 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的,以完成项目为培养主线,
        摘要: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的,以完成项目为培养主线,以师徒制为培养模式,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依托。对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尝试与实践。实践结果显示,此种培养模式有助于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有助于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有助于提高教师授课的时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承接性,同时也有助于专业建设的完整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师徒制、项目制
       
        引言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确立了应用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孙卫东(2019)指出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民办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陈涛(2018)、周树银(2019)等研究也显示四年制应用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张文宣(2019)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该符合OBE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或“成果导向教育”。安达等(2019)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遵守CDIO倡导“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主的培养理念”。乔秀丽(2019)提倡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有“政、校、企”三方联合的培养模式。陈永乐(2019)将“现代学徒制”视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李雪(2019)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黄金侠(2019)则认为“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体系”构成人才培养模式。德国高校主要以应用型大学为主的“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实践训练,使其成为在某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双元制培养模式”。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虽然国外有德国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国内也有相关文件作为指导,但应用本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各种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层出不穷,这也就意味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还是一个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1、目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a.培养目标和规格;b.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c.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d.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前3个涵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与政策。从教师层面可以解决的就只有第4个内容。也就是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同时对培养目标教师也有一定的参与度。因此仅从培养目标及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应用型本科在我国是刚刚出现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认识并掌握新生事物是有个过程的。因此,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应用型本科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认识和掌握这个新生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结合笔者教学过程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目前应用型本科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用型专业特色不明显
         国家将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区别开,主要是想通过应用型本科培养工程师,直接可以用于工程人才或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非科研人才。但基于普通本科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大部分院校仅仅停留在培养目标的改变,教师授课方式、培养方式都没有体现出国有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求。这导致应用型本科的应用型特色不明显。
        (2)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工程师,技术工人等此类人才。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掌握知识如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能。这是他们与普通本科培养目标的不同之处。虽然开设一些实训课程,但距离实际工程应用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学生实践能力不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3)各科知识之间衔接不紧密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一定非常注重各个课程之间联合应用,而非各个学课程的单独知识掌握情况,当然单独掌握也是比较重要的。但基于普通本科培养模式转型的应用型本科大部分还是基于普通本科的培养思路,课程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衔接与应用综合设计。这对应用型本科培养也是个比较致命的伤害。
        (4)课本知识相对陈旧
        由于实际工程一般都是紧跟科技的发展与政策导向的。但教材的出版是有时限性的,很多现实工程中已经应用比较多的技术及知识在课本中是没有体现的。这导致应用型本科培养成果与预期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5)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与一流的普通大学相比,应用型本科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普遍较低,学习习惯不是特别良好,学习目的性也不太明确。加上应用型培养本身存在的定位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目标、自己的定位、将来的工作前景等均不是特别清楚。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是应用型本科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解决应用型本科培养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解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上七方面的问题,项目组开展了“基于项目与师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工程实际中的各个职业需求出发,重新梳理了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注重理论基础上,更加强调了知识的系统化、知识之间的协调性和知识应用中的举一反三能力。
        (1)以项目完成为目标的培养模式解决培养特色问题
        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梳理学生以后可能从事的工程职业需求,然后以具体的工程建设实例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教师在教学和学生 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不仅需要把知识理解清楚,还要把知识的应用掌握透彻。这样培养的学生目标明确,特色鲜明。
        (2)以师徒制的培养方法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问题
        完成项目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刚接触专业课的同学,在缺乏自信心的基础上,他们完成项目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弱的。因此,需要配以师徒制的培养方法,采用手把手教、撰写操作实训指导手册、录制指导视频、模拟实际工程施工现场与校外合作联合培训等师徒制式培养模式。把复杂的项目动手能力变成分解的一步一步简单的重复动作。
        (3)以完成项目的模块化知识重构打通各科知识之间通道
        要想完成一个项目,必须是各科知识的组合与重构,教师需要了解本门课程在项目完成中的作用及地位,以及前后知识的衔接问题。这样在备课的时候就不仅仅考虑知识的灌输问题,而知识的重构与应用。
        (4)以工程应用前沿知识作为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
        采用项目及师徒制培养模式,由于实际工程要紧跟现行规范及工程应用动态及技术更新,因此,可以及时更新课本相关陈旧的知识系统,把握知识更新脉搏,时刻处于时代与工程技术前沿,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本科培养要求。
        (5)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的的学习解决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问题
        平时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不知道该知识是如何应用,有什么用处,以后能不能用,可不可以养家糊口。而以完成项目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均得到大大提高。因为他们能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作用,以及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总结
        综上,运用“基于项目的师徒制培养模式”是一种适应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通过它可以解决目前应用型本科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一种解决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有效模式,也是适应中国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