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7期   作者:靳良亭
[导读] 198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有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前言:198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有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它标志着职工民主管理走上了依法推进的轨道。39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党政工组织为全面落实这一《条例》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企业职工群众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各个企业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工作发展是不平衡的,许多企业虽然实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能够按时召开,但由于种种原因,使民主管理流于形式,认认真真地走了过场,使职工代表大会这一民主管理的主渠道在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企业的职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对民主管理的认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予以澄清。
        企业为什么要推行民主管理。《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以上《条例》是由省人大通过、省政府颁布的,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地方性法规。在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只所以用法规的形式予以确定,笔者认为其一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政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职工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宪法和法律赋予了职工群众广泛的民主权利,在企业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是众多权利的重要方面,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第二,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要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没有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只有生产力的主体,即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重视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必须要理顺内部劳动关系,而理顺劳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就是要重视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要确保和维护劳动者的民主管理权利。第四,劳动者参与民主管理是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西方发达国家“工人参与”制度是经过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资产阶级对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性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重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建立协商谈判的有效机制,从而稳定劳动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已经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国际劳动公约、各国有关“工人参与”的法律规定相继建立起来。第五,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企业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不仅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够理解、拥护、支持企业的改革,使企业的改革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企业的各项管理不能代替民主管理。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生产的目的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取盈利,盈利的能力和数额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标志。因而有人认为企业管理只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等搞好就行了,要不要民主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第一,企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内容不同。企业管理是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通过各项管理实现经营成果的最大化。而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①审议企业的重大决策;②审议通过企业的重要规章制度;③审议决定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④审议监督企业行为和各级行政领导人员的工作;⑤民主选举职工董事、监事和企业负责人。第二,企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形式不同。企业管理是通过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和职权的行使来实现的。而民主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来实现的。第三,企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目的不同。企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各种资源的潜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协调发展。企业管理和民主管理在内容、形式、目的上是不同的,它们是不能相互代替的。民主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各项管理是靠职工群众贯彻落实的,而企业的各项管理目标通过民主参与会实现的更好。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需要行政主动的合作、配合与支持。在企业内部,民主管理的主体是工会、职代会和职工群众,而客体是企业行政和经营管理者。在主体和客体这对关系中,董事长、总经理在多数情况下有决策权,对主体处于领导地位,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决定着民主管理能否顺利实行以及实行的效果。实质上在实行民主管理的主客体中,客体起主导作用。因此,企业行政和管理者要树立历史唯物史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要尊重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相信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使企业的各项决策和管理措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职工群众的具体实践得到贯彻落实。要坚持职工群众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主动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做到自觉厂务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减少和避免失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决策的高效落实,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在过去的实践中,也有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企业的民主管理,过分强调企业管理者的职权,误认为实行民主管理是在削弱管理者的权威,以至于职工群众合理的意见建议听不进去,造成决策失误,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而哪些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把实行民主管理视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主动地把企业的决策和措施交给职工群众去讨论研究,甚至修定,而经过民主参与的决策,不仅能避免失误,而且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我们在观察分析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时,会发现他们在企业的民主管理方面往往都是做的很好的。
        结束语: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企业职工的神圣使命,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集中体现在职代会的各项职权之中,职代会是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企业通过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既能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行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能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何乐而不为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