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7期   作者:赵绥林
[导读] 哈尔滨市的生态园林建设要求园林植保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摘要:哈尔滨市的生态园林建设要求园林植保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面对园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和存在的园林生态系统脆弱,极端气候易造成植物死亡;化学农药使用存在配比浓度过大、一药连用,药害问题;植物配置不科学,互为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问题;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日趋严重问题,提出强化园林植保机构职能,严格检疫,改变防控理念,健全植保工作管理体系等应对策略。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园林植保必须做好城市生物资源调剂师的角色。
        关键词:园林植物  病虫害  防治现状  应对策略
城市园林发展已迈入生态园林建设层面,园林植物在绿色景观塑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创造的观赏景观、空间变化、时序景色、厚重文化、地域特色、生态环境改善突出其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而受到重视。城镇化建设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出现以下特点:园林材料的丰富应用和绿地功能多样性使园林病虫害呈现生物多样性,农林病虫害同时存在使园林病虫害更加复杂、持久,给防治带来困难,绿色防治已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城市发展的迫切要求。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使冬季漫长而寒冷,一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在-24℃左右。夏季短暂而温热,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多风,这些决定了园林植物保护比其他城市更加困难,责任更加重大。
1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生防治现状
        哈尔滨市每年发生的常见食叶害虫有舞毒蛾、柳毒蛾、榆毒蛾、天幕毛虫、榆紫叶甲等。病害有杨柳树烂皮病、糖槭叶枯病、云杉白纹羽病、丁香(锦带、芍药、锦鸡)白粉病、草坪白粉病等。
        光肩星天牛为哈市主要虫种,1996年传入,短短几年时间,全市糖槭受害死亡率高,几乎所剩无几,2000年找到了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方法,糖槭树又成为主要绿化树种;1999年柳树腐烂病开始大发生,造成巨大损失,其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但已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以前很少发生的榆绿毛萤叶甲则上升为主要食叶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越冬,如果越冬成虫和第一代幼虫没有控制好,则第二代极易爆发,不仅吃光榆树的叶肉,还严重破坏园林景观并造成经济损失;2017年园林中非常少见的杨潜叶跳象(甲)突然大量出现,给园林植保带来警示。
        采取的主要植保措施有及时发布测报、防治信息,加强检疫,开展全市统一防治工作。增加使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粘虫胶带、粘虫板、修剪等物理防治力度。在园林栽培管理措施方面增加生根剂、冲施肥等养护剂施用,促进树木根系生长,提高树势。
1.2  存在问题
1.2.1 园林生态系统脆弱使植物极易受环境气候影响
        哈尔滨地处东北,冬季气候寒冷,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美化的植物品种少,一条街甚至几条街栽植一个品种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种植品种过于单一,一旦生长势减弱,极易为病虫的侵入创造条件,如1999年杨柳大量死亡的情况就是例证;2003年从外地购进的水蜡,因当年气温低全部冻死,本地水蜡苗亦死亡近半;2012年冬是自1961年以来历史第四个最低气温时段,造成栽植了30多年直径20多公分的垂榆冻死,其它树种也有冻死现象发生,这些说明园林植物适生性差,面对突发极端气候不能应对,不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特殊的城市环境是引发园林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因素。
1.2.2 化学农药喷洒仍是主要防治手段
化学农药使用以其便捷、高效、及时特点在实际病虫害防治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尽管选用的大多为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但使用中却存在配比浓度随意加大,一药连用,不能对症施治,出现药害等问题,农药减量目标尚未实现。
1.2.3 种植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因素
现实中植物的相生相克不被重视,设计人员只注重绿化美观效果,植物配置不科学,许多转主寄生植物被种植在一起,造成病虫害侵染循环链条的延续,促进病虫害发生。

譬如苹桧锈病,海棠和桧柏一起栽植;落叶松球蚜,云杉和落叶松在一起种植。
1.2.4 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日趋严重
引进树种不顾树种分布区极限,未经过驯化栽植,造成树木长势差甚至死亡。城市土壤垃圾多、粘重、缺乏营养,更换种植土不彻底、土壤下有不透水层、树池小等较差立地条件,造成树木生长不良,引发黄化等生理性病害。养管不到位,植物生理性缺水,造成植物烂皮病、溃疡病、根腐病的大发生。耐荫植物栽植在阳光处、夏季中午灌水造成植物的日灼病。
2  采取的应对策略
2.1  强化园林植保机构职能,发挥好绿色卫士之责
        哈尔滨市园林动植物检疫站主要负责全市园林行业动、植物及产品的检疫,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监测管理及防治等指导工作。为保护好现有的园林绿化成果,发挥植物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和养分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功能和防灾减灾的生态功能,单位通过强化职能,防治专项经费统一使用等手段,使辖区内植保工作做到统一步调,行动一致。
        面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在城市内高度分散,分布战线长,寄主复杂,病虫害种群多等特点,在各区绿化单位都设立了测报员,强化现有的病虫害测报网点,加强测报工作。
        每年春季对园林职工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持续不断提高园林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改变传统防治理念,使“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植保方针植入人心,绿色防治、生态调控、保育式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得以学习、实践、应用。
2.2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守护好苗木引进的第一道屏障
        哈尔滨市园林动植物检疫站严格履行检疫手续,不但要做好苗木产地检疫,更要做好栽植前的检疫,对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苗木必须经过处理方可入市,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如美国白蛾,2017年传入吉林省长春市,距哈尔滨市只有一步之遥,必须严密监控,一旦发现就地销毁,绝不准进入。检疫工作必须要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并辅以行政手段方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3  改变防控理念,彰显园林植保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中,园林植物保护被重新定位,从以往单纯病虫害防治扩展到从规划设计、植物材料选择、种植、养护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管理等每一个环节把控上。确保植物健康,给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境是植保的根本所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加强对病虫害的调查研究,详尽了解各类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病原物、相应天敌以及其它动物、微生物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与发育,以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建立好病虫害发生动态档案十分必要。预防为主体现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弱小,抵抗力差的时期开展防治事半功倍,统一防治不失为一种有效预防和集中防治的手段。测报走在防治前面的重要性也突出了防重于治的理念,现代先进测报技术手段为实现科学、准确、及时测报提供了可能。生物防治在生态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限制和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成为植保的长期目标。
2.4  技术加行政手段,健全植保工作管理体系
采取防治工作与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上级部门对园林植保的重视程度,更加便于各项植保措施的实施,使植保工作既能适应当前园林绿化的现状,又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陈建楼.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J]. 现代园艺 ,2015(10):68-69.
[2]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1991, 4(增刊): 1-139
[3] 谢文.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研究 [J]. 绿色科技,2018(23):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