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林业部门越来越重视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质量提升。利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分子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日臻完善,值得大范围推广。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林业科技推广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思考
引言
森林病虫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在病虫害的控制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树木种类进行分析。要加快生态系统演替过程,选择合理的防治病虫害技术,加大力度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合理预防森林病虫害,及时治疗带有病虫害的植物,从而保障林业产业发展。
1、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控制的意义
目前,在林木病虫害灾害控制过程中,使用林业技术,它能全方位的保护林业资源,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促进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稳定增长森林面积,能够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它能够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森林资源缺失,产生的水土流失、环境破坏,更好的优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2、林业病虫害防治标准
病虫害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不仅在于其影响树木的正常成长,严重时还会带来林业危害问题。在自然和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病虫害危害面积扩大,防治效率并不高。由于我国林业植被种类丰富,且不同地区的危险性因素具有差异性,因而林业管理部门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宣传时要依据当地情况,及时对林区内病虫害的发生进行监测与管理。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在实施前进行准确定位,以确定措施是否符合所针对的具体情况。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观念,对林业进行科学性的预防管理,时刻监测林木健康状况,结合合理、科学的判断指标,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加强不同环节的分析工作,使防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对全面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维护林区健康发展、促进林区生态系统稳定、实现森林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在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天然林破坏程度较为严重、农药使用不科学以及营林方式较为落后3个方面。首先,传统林业发展中多以砍伐木材为主要经济来源,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原始森林遭受了大面积的破坏,原始森林的占比持续下降。同时也破坏了林业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病虫害天敌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病虫害的大量繁殖。另外,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为病虫害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虽然当前这一情况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不少林区都在通过建立人工种植林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但人工种植林的品种较为单一,当人工种植林感染病虫害后会继续感染天然林,进而出现更大规模的病虫害问题。其次,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部分的林业企业过分依赖于农药的使用,不能正确使用农药,对农药的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出现农药滥用的问题。尤其是在发生病虫害后,持续地使用农药使得农药浓度过高,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大量使用农药也让病虫害出现了耐药性,影响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增加了防治成本,不利于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作为林业种植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大部分林区的营林造林方式还较为落后,一些林业企业过于追求林木的快速生长,使用的营林方法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发展林业种植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要控制好种植密度以及重视后期的林木抚育。盲目追求林木生长速度的营林方法,不仅影响了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还加剧了病虫害的滋生。此外,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大多数林业企业的防治方法缺乏创新,造林结构不成熟,造林技术不高,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出现预防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的情况。
4、林业科技推广下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4.1精准应用施药技术
施药技术是指根据森林环境,采用现代化林业技术,利用视觉传感设施分析森林病虫害情况,合理配置、施用防治药物。在药物喷洒过程中,利用现代智能技术,精准控制药物喷洒范围,在保护周围环境的同时迅速消灭害虫。精准应用施药技术能够定时、定量地控制药物,并且根据森林中存在的病虫害的位置等信息,准确防治病虫害,减少药物浪费,避免周边环境受到药物污染。
4.2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
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需要利用压力或旋转使液体雾化形成液滴,在设备两端的电极作用下,使液滴产生电极。在二次雾化气流中,对植物进行放电或实施气流液滴,在气流的作用下,有效提高静电喷涂液滴的渗透性,有利于树木成长,提高树木的防病虫害抗性。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具备电极的雾滴吸附在树木树叶表面,也可控制害虫繁衍。
4.3利用生物育种培育林木耐抗性
林木育种过程中,生物育种优于传统育种,在缩短育种周期、转移生物特有基因、克服杂交不亲和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具体的应用,有:筛选耐抗性目的基因,通过转基因的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目标树体,培育稳定遗传性状的转基因树种。细胞培养,培育再生植株、组织,诱发突变体,进一步筛选耐抗性细胞。当前,林业育种过程中,生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耐抗性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成功培育诸多转基因植株,建立起诸如板栗、杏树、云杉等树种转基因库,为培育耐抗树种奠定基础。
4.4利用植物或昆虫组织培育无毒苗木
多数情况下,致病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很难扩展到林木分生组织顶端的特定区域,为培育无菌苗木奠定理论基础。与此同时,结合微茎尖组织培养,严格无菌操作,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免检苗木。此外的生态途径,还有:伤愈组织风化、体细胞胚培养等等。在培养无毒苗木过程中,人工培养、保存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是一项技术难题。当前,主要是通过植物组织、昆虫组织等等培养保存,这样对避免毒源污染、变异效果不错,同时减低人力和物力投入。
4.5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提升林区管理状况
针对植物检疫工作,需要对植物的耐受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行准确判定,并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区域化的封锁和管理进行准确划分和判断。通过更严格的植物采集、检疫,对植物的生长、虫害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治理措施,降低病虫害造成的危害,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科学的营林技术的使用、合理的使用营林技术,做好树种的分配工作,做好病虫害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工作,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式保护林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于林业病虫害危害较大、种类繁多、传播性较强,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治疗害虫,保护林木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勇.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3):85-86.
[2]王明颖.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探讨[J].农家参谋,2019(16):123.
[3]吴青.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建设林业生态良好环境[J].吉林农业,2019(16):96.
[4]刘锋.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09):120+122.
[5]席常新,杨永超.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农家参谋,2018(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