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杨含春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含春
[导读] 摘要: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在充分满足给水、排水要求的基础上,不破坏城市的基础功能。
        杭州江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
        摘要: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在充分满足给水、排水要求的基础上,不破坏城市的基础功能。而目前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中普遍存在排水能力不足,缺乏给水系统的设计等问题。本次研究综合分析海绵理论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在总结市政给排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引言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政工程逐步成为了重点性项目,特别是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的道路建设均沿着硬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市政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关乎城市居民的用水质量。目前市政给排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改进市政给排水设计。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有助于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
        1海绵城市概述及重要性
        概念:海绵城市理念将城市想象成一块巨大的海绵,根据城市需要自动化储水和出水,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储备和利用,满足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以排为主的理念,而利用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等措施控制水资源的吸收和排放,调动城市的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收集、净化、储藏和利用雨水,有助于改善城市内涝、干旱的问题,减少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和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成本,同时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营造和谐的环境。重要性: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关于民生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产。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可以切实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然而当前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情况,给人民群众用水带来了不便,也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要高度市政给排水设计,把提高其合理性放在首要位置。
        2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较弱
        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总量减少,尤其是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愈加明显。如果城市自身的抵御能力较弱,在遭遇突发暴雨时,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将受到极大的考验。而城市建设的盲区可能无法抵御恶劣天气,从而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但影响城市交通秩序,而且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资源损失和人员伤亡,制约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2给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
        市政给排水设计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排水管道,给排水管道质量不合格,将会影响到整个给排水工程的有效使用。由于某些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缺乏足量的资金投入,无法选购质量优良的管道,进而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在排水管道的设计中,设计者没有对城市排水管网做出合理的分析,因此不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也难以保证,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的麻烦。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3.1人行道的给排水设计
        人行道是影响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因素,改善人行道的给排水功能,是有效改进市政给排水功能的重要方式。传统人行道设计中,路面的给排水系统采用均化布局与传统材料,易造成路面积水,不仅影响给排水,同时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一定影响。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人行道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及材料对给排水的影响。在具体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随着的地形的改变而改变其密度分布。

同时在材料的选用上,应采用具备透气性与透水性的材料设计路面,这样设计方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市政的给排水功能,同时尊重了路面的基础功效,选用合理的材料,有助于缩小改造成本,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3.2优化城市绿化带排水设计。
        城市绿化带排水设计是海绵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具有雨水收集和过滤的功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例如,雨水通过路面的地表径流至绿化带,通过绿化带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超出绿化带调蓄部分的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至下游。为了保证雨水顺利汇集,减少资源浪费,应合理设计溢流雨水口间距,溢流口高度应与绿化带最大蓄水层高度齐平,且不高于绿化带坡角高度。雨水落入地面后,应该对雨水进行相应的过滤处理,保证雨水的清洁,对此可以铺设砺石层和种植土过滤雨水,雨水渗透到地下后用于补充自然水体,以此满足城市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
        3.3海绵城市理念在附属设施中的应用
        路缘石和路肩边沟属于市政给排水中的重要辅助设施,其设计要遵循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设计要求。路缘石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平缘石和立缘石。平缘石的高度和附近路面的高度一致,目的是引导雨水流向绿化带和雨水口,减少路面积水;立缘石比附近的路面稍高,下雨天时可以在雨水口汇集雨水,将立缘石进行豁口、打孔处理或者间隔式摆放,保证雨水顺利进入绿化带。以往采用混凝土的路肩边沟设计,不但没有美感,还经常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不能净化雨水,现在一般运用植草沟的方式。
        3.4加强给排水管网的质量控制
        在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前,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城市的给排水管网。同时设计人员要加大质量控制力度,确保采购的给排水管网管道合格、规范。为了提高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除了从给排水管道的质量入手,也要采取其他各种方案来满足城市的需求。设计人员需要认真调查城市现状,收集并整理相关供水资料,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及时性。由此推动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确保给排水工程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在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效果的基础下,还应注重外观效果,使市政给排水工程与城市形象得到良好的结合,进而提高城市整体美感。
        3.5做好海绵城市的分层设计
        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建设,需要充分契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具体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城市水系、城市绿地、城市排水防涝、城市道路。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需契合城市整体开发和建设布局规划,重点关注城市自然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城市紧凑式开发进程。城市绿地可以选择对公园道路、停车场和人行道路进行透水铺装,针对年降雨量超过800mL的城市,按照1.5%进行道路路面设计,设计全透水结构保证路面透水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是一项具备科学性的城市建设理论,在改善城市给排水的实践中能够有效指导给排水系统的改善工作,且海绵城市理念是一项具备科学性的理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需要。因此,应在城市给排水系统改善实践中推广使用海绵城市理念。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可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如结合具体城市的具体情况,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给排水系统的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守敬.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1):1-2.
        [2]王欣宇.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297-298.
        [3]王家未.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53.
        [4]陈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06+124.
        [5]王刚.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居舍,2018(0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