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力拖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任晓元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任晓元
[导读]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即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身份证号码:41042319880115xxxx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即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把知识点变模块化、具有可操作性且易于掌握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快速掌握企业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学好相关专业技能,为社会相关行业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才能跟上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职;电力;拖动技术;一体化
        引言
        整体素质不高,社会竞争中不断加大,更无法适应实惠发展。尤其是机电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度不够,实际操作能力弱,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规划。为此,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机电专业教学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提高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是最适应机电专业改革发展的教学方案。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1中职学校电力拖动课程现状
        电力拖动课程作为电工职业技能和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主要掌握电机的基本机械特性、各种运转状态调速、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变压器、三相交流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电动机容量选择等基本理论及应用。电力拖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需要实践去验证理论,所以实行一体化教学很有必要,但是目前一体化教学在技工学校的实施程度还不够,所以技工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推动一体化教学。
        2中职电力拖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2.1实训耗材少,设备不足,更新慢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性较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型号匹配的耗材及设备,确保在教学中所有学生都有耗材用,都有操作设备的机会。耗材少、设备不足不仅会导致学生动手操作少或操作时间严重不足,设备更新慢或规格型号不符,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际操作不接轨,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等,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很难较好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2.2、课程安排不连续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安排不连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上会存在困难,甚至有的学生在前一天的两节课上没有得到操作,已经忘记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了。教师只能再把知识点讲述一遍,这样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也会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熟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学效率低下。
        3解决问题的建议
        3.1合理安排课程,开放实训室
        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考虑教学的连续性,保证教学的连续高效进行。电力拖动技术课程若每周有六课时,可安排在一天进行教学,这样教师能够很好的安排教学任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方便学生自学,可以给实训室制定开放时间表,安排教师轮流值班管理,实训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操作技能学习,交流讨论,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3.2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要在深入研究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用人性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善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教学手段,深入学生对光学的理解,形象生动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一幅机械运动的原理构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沟通技术,搭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让本来晦涩难懂、概念较为抽象的光学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较为立体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难点。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友好的发展。
        3.3一体化课程的综合测评
        课程的测评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反馈环节,每个课程都会对学生做一个相关测评,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测评采用传统的卷面形式进行考核,但是作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己任的技工学校采用这种方式显得有些简单和不适合,因此,建立对学生进行科学可取的测评体系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加以考察,也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同时要保证职业技能训练时长,即保证学生的出勤时间。采用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出勤成绩综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时间,同时对理论知识科学测评和职业技能水平合理考核,这样的综合测评方式针对技工学校的学生才是比较合理的,也是一种鞭策的方式,不是简单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或评判学生的能力。
        3.4现场参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电力拖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根据制定好的参观计划,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学校机加工实训室,现场观摩车床、磨床、数控车床及数控铣床等设备的操作过程和工件加工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构造及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以便于将来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通过合理、灵活地使用现场参观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即将要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的密切联系,还能真正了解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预期的参观效果,为后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好了铺垫。
        3.5实践教学
        当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应转入实习教学,即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回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到电工专业实习室进行电气配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然后在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模拟示教板上进行排故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二是到实习工厂进行实际应用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社会中机电应用领域的不断普及,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掘其乐趣所在,有利于教育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综合实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电力拖动教学改革落实到位。更好的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献力献策。机电专业教学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是最适应机电专业改革发展的教学方案。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晓峰.电机与拖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郁汉琪.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3]刘华.电力拖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