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崔维晓
[导读] 摘要:医院档案,;是记载医院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可靠的原始记录,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凭证。
        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医院档案,;是记载医院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可靠的原始记录,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凭证。笔者从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包括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等。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对策;现代化
        医院档案,是记载医院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可靠的原始记录,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凭证。尤其是珍贵的历史性档案资料,一旦损毁、消失其原始原貌无法复原再生,其损失无法估量。因此,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对于保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档案无可替代的凭证作用,至关重要。
        医院档案类别很多,包括病历、图书、基建、设备、财务、文书文件、人事、科研等方面。它是医院历史发展进程最好的记录和见证,也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面对日益深化的医疗改革和竞争,如何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如何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各级医院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医院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2.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3.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各科室分散管理,不便于综合利用,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每个科室都要有人兼管保存,重复保存,造成人力、物力和空间的浪费。
        4.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档案知识欠缺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5.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医院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鉴于以上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1.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

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2.加强培训、结合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医院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二是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直接分管,形成一个以分管院长全面领导,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医院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操作、统一保管,从而有利于贯彻上级精神;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医院档案的安全、完整,为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4.重视开发,充分利用,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医院的档案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编研活动,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加工,编写各种专题汇编,为利用者提供多层、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另外,还要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实现各级医院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5. 加大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
        医院综合档案部门是医院保存和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档案的独立部门,要建立健全归档工作体系,实行文件处理部门立卷制度。办理完毕应当归档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由文件材料承办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后,送交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归档保存。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质量检查和验收。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就是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包括组卷的方式和格式、分类规则、档案著录和标引规则、档案文献编纂规则等。特别是档案整理工作和著录、标引工作是否规范化,对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做到标准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置、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活动中,以期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医院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传统的“手工操作”、“立卷归档”的工作模式和“重保管,轻利用”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这要求医院尽快建立档案数据库,特别是医院人事档案,要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数字化;有计划地把缩微、光盘技术应用于档案的应用管理;充分利用局域网及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档案(电子版)管理系统网络化。
        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很深刻、值得人们去深思的工作。只有真正做到科学化、现代化,才能促进医院的发展,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趋势,才能真正有利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梓元: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2]余立娟: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3]张海涛:浅谈医院档案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