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管桩锤击法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郭付印
[导读] 摘要: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因其单桩承载力高、节约材料,经济性好,施工便捷,近些年来在我国开始得到大量应用。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因其单桩承载力高、节约材料,经济性好,施工便捷,近些年来在我国开始得到大量应用。锤击沉桩是PHC管桩的较为常见的施工工艺,尤其对长大直径管桩,沉桩效率较高,但锤击沉桩过程中经常出现桩身倾斜、桩身开裂、桩顶破裂等问题。本文结合项目工程实例总结了PHC管桩锤击法施工常见问题,初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为以后PHC管桩锤击法施工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PHC管桩;锤击;施工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前言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PHC管桩广泛应用于市政、桥梁、铁路、公路、水利、港口、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领域。
        锤击沉入法是PHC管桩常见的施工工艺,即利用锤击设备将管桩打至土(岩)层设计深度的沉桩施工方法。
        工程实例
        某高速公路,全线设计管桩基础桥梁30多座,管桩型号根据桥梁跨径不同设计为PHC800AB130与PHC700AB130两种,管桩长度约10万延米。根据该项目地勘资料显示,全线其中有130km左右地质情况主要以粉质黏土为主,粉质黏土状态为可塑及硬塑,其中约有20km地质情况以中密、密实中粗砂为主,中间夹杂有粉质黏土夹层。根据地质条件、管桩类型、环保要求等因素,全线管桩施工采用16T、20T液压锤进行施工。
        锤击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锤击沉桩靠冲击力对管桩进行沉桩,对管桩桩身影响较大,实际施工中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将管桩锤击沉桩工艺常遇见的问题、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为以后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1、桩身断裂
        (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2)原因
        1)桩节的长细比过大,桩身沉入时稳定性较差,沉入又遇到了较硬土层。
        2)桩身制作时弯曲超过规定,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动桩架的方法强行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偏心。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桩的长细比不宜过大。
        2)在桩刚插入地面时,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2、桩顶碎裂或桩身开裂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砼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桩顶钢筋部外露打坏,桩身出现裂缝。
        (2)原因
        1)桩身制作时,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振捣不密实,桩身强度达不到要求,模板合缝漏浆严重等。
        2)锤击数过多,导致桩头疲劳破损。
        3)遇到软硬突变、孤石等较硬地层,但打桩机仍然采用较大落锤距离,锤击力度过大导致破碎。
        4)桩沉入时桩身不垂直,桩顶面倾斜,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造成桩顶面局部受力而碎裂。
        5)沉桩时,桩顶未加桩垫、或村垫已损坏、或桩垫厚度过小,使桩顶直接承受过大冲击荷载。
        6)锤重选择不当,锤击施工宜遵循“重锤轻击”的原则,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桩锤大,落锤距离控制不当,桩顶砼承受过大的打击力,发生碎裂。
        7)地下水位较高时,桩身未预留排气孔,且打桩机桩帽也未设置排气孔。
        (3)预防措施
        1)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2)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桩身强度及合缝位置的密实度,保证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紧密,平整,桩身质量满足要求。
        4)桩顶要加桩垫,桩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及时更换。
        5)施打前,应对照地勘报告,及时采取技术措施预防不良地质的危害。
        6)管桩预制时,须在每节桩桩端附件位置预留不小于3cm的排气孔,减少锤击过程中管腔内压缩空气的膨胀力。



        3、沉桩达不到要求
        (1)现象
        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控制条件的,根据地质条件,常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2)原因
        1)地质勘测资料不够详尽,尤其是对持力层位置揭示不准确,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存在误差。
        2)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局部硬夹层、或存在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砼块等。
        3)由于群桩沉桩时的挤密效应,后面沉入的桩无法沉到设计标高。
        4)桩锤选择太大或太小,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
        (3)预防措施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为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提供依据。
        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4、桩顶移位或上浮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偏心,桩位发生偏移。
        3)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挤土效应较为明显,相邻的桩挤压浮起或发生偏移。
        4)在饱和的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把相邻的桩挤向一侧或浮起。
        5)桩在预制时,桩身存在弯曲,或者有桩尖时,桩尖与桩轴线不重合或桩尖存在倾斜,沉桩时发生桩位偏移。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桩身刚插入地面时,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
        3)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4)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减少沉桩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
        5)沉桩时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施工打桩顺序,
        6)根据地质情况,合理控制桩间距。
        5、接桩处松脱开裂
        (1)现象
        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
        (2)原因
        1)管桩连接处端板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
        2)管桩连接处端板不平整,存在较大空隙,致使焊接不牢。
        3)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
        4)焊接完成后,未按规定进行冷却即进行锤击施工。
        5)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3)预防措施
        1)接桩前对管桩连接处端板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焊接处用钢刷刷至露出金属光泽,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管桩连接处端板焊接焊缝须连续、饱满,焊接完成后应对焊缝进行检查。
        3)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应再进行检查。
        4)焊接完成后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冷却,冷却方式及冷却时间须满足要求,得冷却完成后再进行锤击施工。
        总结
        锤击沉桩工艺沉桩效率高、对不同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好,实际施工中需根据地质情况、管桩型号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控制好施工过程中桩身垂直度及焊接质量,合理确定打桩顺序。
        参考文献:
        [1]GB 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S]
        [2]吴珍雄,徐向羽.浅谈锤击打入式PHC管桩施工技术[J].大众科技,2009(7).
        [3]刘宇文.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07).
        [4]梁汉炯.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问题分析与处理[J].广东建材,20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