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泰国汉语学习热潮中,笔者发现泰国东部四所华文学校的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已成为现如今该地区发展汉语教学的限制条件之一。
笔者对在泰国东部四所华文学校的汉语教师进行调查和走访,得到了该地区汉语教学的一些情况,并对于所了解到的情况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自我见解。本文从学生家长和汉语教师的角度调查研究汉语教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此四所学校及具有相似性问题的华文学校提供教学方面的参考,推动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泰国东部;华文学校;汉语教学;调查研究
一、泰国华文教育概述
1.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各界研究者都普遍认为近百年来泰国的汉语教育发展阶段可分为 “五个”时期:一是萌芽发展期;二是衰退凋零期;三是战后复苏期;四是极度衰落期;五是复兴蓬勃期。
2.东部地区华校分布及发展情况
笔者所在的东部地区一共有7个府,分别为北柳府、尖竹汶府、春武里府、巴真府、罗勇府、沙缴府、桐艾府。1991年东部华校联盟初步形成,共有14位成员学校。包括:甲民嘉民学校为、北柳南桥学校、晚县振华学校、旧罔公立文益学校、春府大众学校、春府公立东方中学、尖竹汶东英学校、巴真中民学校、挽巧思源公学、芭提雅名满学校、晚县兴华学校、北榄公立培华学校、罗勇公立光华学校。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华文比赛。比赛内容包括:讲故事、小品、演讲、唱歌、汉语桥、抄书、书法等根据需要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更。
二、泰国东部四所华文学校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一)东部四所华文学校的教学现状
1.学校存在的问题
1.1教材较难,缺乏针对性
在教材上往往选用的是暨南大学出版的《中文》、《汉语》这两套教材。但是这两套教材没有任何泰国文化的内容,缺乏针对性。而且这两部教材的课文话题普遍较难,书上没有任何泰语注解,标注拼音的地方也较少,对教学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1.2重视才艺,忽视文化内涵
华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中华才艺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中华文化内涵的传授。因为学校主要通过文艺汇演和手工作品的形式来展示教学成果,而在华校之间的比赛也是比拼各种中华才艺。因此这四所华校均只开设了才艺课程,并没有开设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等课程。
1.3缺乏健全的教师管理机制
健全机制的缺乏造成了汉语教师人才流失的问题,通常体现在薪资问题、课程安排、分工合作等方面。
2.教师存在的问题
2.1中国籍教师泰语水平低,泰国籍教师中文水平低
在华校,中国汉语老师的构成主要是汉办志愿者教师、侨办教师和自聘教师。其中,除了自聘教师有一定的泰语基础外,其他类型教师的泰国水平基本为零。
而泰国籍汉语教师由于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因此在课上和课间的时候使用大量的泰语,这对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教师流动性大
无论是中国籍汉语教师还是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流动性都是较大的。对于志愿者教师和侨办教师来说,由于任期的原因而导致老师无法在一个学校进行持续性的教学。对于自聘的中国籍教师和泰国本土教师来说,则主要是因为工资待遇等问题而选择离职。
3.学生家长存在的问题
3.1不懂汉语
现在孩子的父母在读书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学习过汉语,除了华裔家庭和现在工作需要的家长能接触到较少的汉语以外,其他基本上全部为零,这就导致了,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下家长无法帮助子女学习汉语,练习汉语,辅导作业。
3.2目的性不强
家长对于汉语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也没有具体的规划。
(二)对东部四所华文学校的发展建议
2.对学校的建议
2.1让汉语教学面向实用性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主要针对各种技能进行安排学习课程。将课程详细划分,针对不同的语言技能设置不同的科目。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涵养。
2.2 共同研发教材,实行联考制度
笔者认为同属东部华文民校的华校可以共同开发教材,针对华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研发出一套具有泰国文化特色的、适用于东部地区华校的教材。
设立联考制度不仅可以考察各个学校的教学情况,也可以让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使得东部地区的华校能够共同进步,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2.3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增加奖惩机制
学校应聘用专门的汉语教育管理人员,或者从本校的汉语教师队伍中培养出专门的管理人员。
2.4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而且是针对有需要的汉语教师进行培训,无论是针对泰国籍汉语教师汉语语言能力不足的培训,还是针对中国籍汉语教师泰语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及课堂管理的培训。
3.对汉语教师的建议
3.1提高语言和教学水平
中国籍汉语教师的泰语水平已成为制约汉语课堂教学秩序正常开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中国籍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加强泰语学习。
3.2教师互相取长补短
可以进行教师之间互相培训或交流学习。有教学经验的本地教师对新教师就学生管理或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学生特点及时制定教学管理对策。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学校,并试听优秀教师的汉语课堂,及时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4.对家长的建议
4.1家长自身多了解中文,学习中文,为子女创造语言环境。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长的带动下,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4.2明确子女学习的目的。
首先家长要明确自己让子女学习中文的目的然后给孩子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的学习目标。
4.3家长还要及时向汉语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汉语的情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校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主导,家庭教育则是孩子教育的基础。两者要共同进行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三、结 语
随着泰国汉语教学的积极发展,华文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华校的汉语教学情况的研究越来越迫切。
如何在扩大学生规模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学,如何稳定汉语教师队伍,提高汉语教师的素质,对各所华文学校来说,都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华校在汉语教学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动机较为被动、教材不适用、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整个东部地区各华校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东部地区的华校,除了比赛之外平时交流甚少,各个华校都是关起门来教汉语。笔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这四所华校的课程设置较为类似,均有汉语课和说话课,教材使用也基本相同,有着相似的教学基础,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为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华文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校与校之间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供汉语教师们互相取经,交流教学技巧,这对促进东部地区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帮助的。除此之外,东部的14所华校可以像国内学校一样设立一个区域联考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验收学生的教学成果,也促进了华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华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