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新疆某变电站35kV碱北线户外电缆型号为YJV/35V-1*120,2016年10月30投运日。2017年02月05日09时50分,站内后台上报35kV碱北线A相进线接地,运维人员巡视发现,35kV碱北线户外终端塔A相电缆头外护套燃烧现象。检修人员赶往现场后核实后另发现为B相电缆头处伞裙因A相烧融后物质滴下,造成B相伞裙处有挂丝,电缆头均为热缩方式。
二、处理前检查
2017年02月08日,对35kV碱北线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1、A相电缆终端电缆铜屏蔽层接地引出线连接可靠,未见放电灼伤痕迹,其余部分损伤严重。
2、现场检查B相电缆终端如下:
2.1电缆工艺尺寸核实如下:
B相拆除后原电缆终端头制作各环节测量结果,经与现场说明书对比如下:
①电缆外护套热缩密封处为60mm,与图纸制作工艺要求相符。
②电缆铜屏蔽层预留测量为15mm,图纸制作工艺要求30mm,不符合图纸要求。
③电缆外半导层预留测量为20mm,与图纸制作工艺要求相符。
④电缆外护层剥离长度为610mm,图纸制作工艺要求740mm不符合图纸要求。
2.2 电缆外半导层倒角工艺如下:
经检查B相电缆外半导层倒角处理时,表面不光滑平整,倒角坡度相差较大,角度范围区间为15°~45°,不符合倒角角度不大于30°的要求,工艺不良。
2.3电缆终端铜屏蔽接地连接正常。
2.4 电缆铜屏蔽、内半导层处填充胶及应力管热缩后连接紧密,设备正常。
2.5电缆终端线鼻子处填充及密封良好。
三、原因分析
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本次35千伏碱北线A相电缆头故障可能原因如下:
1、电缆铜屏蔽接地引出端位置过高,导致电缆终端场强分布不均,在接地位置处场强集中分布,存在绝缘击穿的隐患。
2、对B相电缆终端解体检查发现,同批次电缆制作工作中外半导层工艺不良(厂家要求半导层倒角并打磨光滑,但不符合电力电缆施工手册中倒角角度不大于30°要求),将可能导致电缆电场不均匀,进一步引起绝缘击穿。B相目前未出现树枝状放电痕迹,但因倒角工艺不良,存在出现该问题的隐患。
综上所述,本次35千伏碱北线电缆故障原因为电缆工艺不合格,故要求对35千伏碱北线及35千伏米北线其余电缆头进行重新制作。
四、现场处理过程
1、电缆铜屏蔽接地端位置过高处理:现场人员将铜屏蔽接地电缆整体下移后,处理完毕。
2、现场严格按照厂家工艺说明,重新制作35千伏碱北线A、B相电缆终端并试验合格。
五、建议措施
1、因B相电缆头打开检查后发现外半导层倒角坡度相差较大,工艺不符合要求,建议将碱北线及米北线剩余电缆头重新制作。
2、加强动力电缆定检及验收环节把关,在电缆制作过程中全程旁站,并留存影像资料,对工艺进行严格把关。
3、加强电缆头培训工作,对电缆结构及运维进行培训,增加自身技能水平。目前检修专业电缆头制作取证人员不足,仅有1人,需增加电缆头制作取证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