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8期   作者:窦世娟
[导读] 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水利工程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水
        摘要: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水利工程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均非常重视施工的质量。目前,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引水施工技术,快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建设异常。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如今,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水利工程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导流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保障施工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减少工期,使得水利工程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应用中。
        1导流施工技术的概述
        水利工程中的导流施工技术是一种水利引导技术,是通过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水流的疏导,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舒缓,有效避免水流冲击情况的发生,为水利工程施工的进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导流施工技术除了能够舒缓水流,还能有效控制水流的大小及方向,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以及施工成本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利用导流施工技术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性质和情况,确保导流施工技术能够对实际的水利施工起到积极的作用。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实际应用的时候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地质、水利工程的施工指标等,如果有一项不符合导流施工技术实施的条件,都会严重影响导流施工技术的实施,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前应该对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调查,促进水利工程的高效实施。
        2施工导流的原则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会出现施工导流问题,这主要是施工导流坑内部工程量的大小决定的,针对施工导流坑内部工程量小的情况,施工人员需要遵循时间性第一的原则进行施工,设计中根据河道枯水期的水流量设计导流的施工方案,同时,还要依据围堰技术的具体应用来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针对施工导流坑内部工程量大的情况,河流截流后的枯水期相对较短,在短期内施工人员难以完成导流施工目标,因此对于未完成的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整体的工程建设规划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3.1明渠导流法
        明渠导流适用于滩涂开阔或两岸地势平缓的平原河流。一般情况下,河道在滩涂或河岸上挖,横围堰建在基坑的上游和下游。河道的水流通过河道排出。明渠导流适用条件:如果河床覆盖层很深,不易分期导流,或坝址处河床较窄,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之一,可考虑明渠导流方案。①工期短,缺乏专业设备和相关经验;②导流流量大,地质条件不适合导流洞开挖;③施工期有木质、通航、排冰条件;④有平台,沿河岸有肩宽的古河或哑口。明渠导流布置:①引水轴线位置。尽量布置在河道口、古河道或宽平台处,避免深挖,缩短河道长度,尽量避开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避免滑坡、崩塌。为使水流顺畅,包括轴线与干流夹角小于30°,明渠转弯半直径不应小于渠底宽度的5倍;②进出口改善。进出口高程根据施工期通航、水流、过木、排冰等情况确定。为减少总开挖量,在考虑进洞因素后,宜增加开挖高度;③如果渠底是软土,必须做好防渗工作。
        3.2隧洞导流
        在一些河谷较为窄小,且地势险恶的山区中通常会应用隧洞导流。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想要保障隧洞导流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费用。在涝期需要处理好泄水问题,如果基坑被雨水淹没,需要及时进行抽水工作。除此之外,在隧道导流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精准的定位。采用隧洞导流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水流量并未有过多的要求,可以被广泛应用在河床较为狭窄的区域内。


        3.3坝体缺口导流
        在水利工程开展导流工作时,混凝土是主要的施工材料,如涵道建设、围堰施工、明渠导流等都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因为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强度与刚性,可以满足上述施工的技术要求,以达到施工设计方案的预期效果。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若是遇到水位上涨时,为了避免水流对工程主体造成直接的影响,可以合理地利用混凝土坝体预留的缺口进行泄洪,合理地降低河道水位,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需要对混凝土坝体的缺口进行修补,确保坝体的整体性与可靠性。修补的混凝土结构与原本的混凝土结构存在微小的性能差异,因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水利工程后续运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混凝土坝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修补的混凝土坝体质量安全,防患于未然,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3.4底孔导流
        底孔导流技术在分期修建的混凝土闸坝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一次拦断导流的后期工作中,通常也会采取该方法。在对混凝土坝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在坝体内部的合适位置设置泄水孔洞,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孔洞的属性,即为临时性或者永久性,然后即可引导水流经该孔洞流至下游。此外,如果河道流量较大,则需要启用底孔导流与坝体预留缺口共同作业的方式。
        3.5涵洞施工导流
        目前水利工程进行导流施工方案设计时,涵洞施工导流技术方案获得了一定认可,确保了导流处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涵洞导流主要是在水利工程主体基坑的上游或下游位置进行围堰处理,然后根据围堰的位置修筑地下涵洞,确保水流可以通过涵洞流向下游,很好地避免了水流汇聚对工程基坑造成的间接影响。涵洞施工技术方案有一定的局限,其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建设时,该技术方案可以保障施工灵活、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可控,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可靠性与经济性。
        3.6厂房导流
        对于导流工作而言,厂房导流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利用厂房特殊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其与河道导流的有机融合。在开展导流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厂房导流的优势,在厂房周围的合适位置设置导流孔,以实现对水流的流向与速度进行合理控制,满足导流需求。厂房导流主要包括了三种运作方式:①水流经过蜗壳与尾水管;②水流经过污水管上部的泄水底孔;③水流进入泄水底孔,通过临时孔进入尾水管。
        结语
        导流施工技术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内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水流进行科学的控制与引导,让水流避开水利工程施工区域,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受到水流渗透聚集的影响,确保能够在施工工期内完成施工作业,有效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小冬.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环球市场,2016,13(6):82-83.
        [2]王建军,何亚平,王丽萍.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应用分析[J].丝路视野,2017(10):110-113.
        [3]丁立训.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7):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