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许多工程建设均利用高支模技术,其高度有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近年来在工程施工模板工程中高支模的架设和施工中常发生坍塌或者人员高处坠落事故,从而致使出现极大的安全事故。为此,建筑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遵守模板工艺的基本常识,还应根据高支模的工艺技术要求严格施工,最大化规避可能出现的事故发生概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这几年,随着工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工程项目方面的施工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高支模施工技术实现了有效优化改进,具有可操作性强、承载能力大等特点,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领域被大规模创新应用。因此,建筑项目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关于高支模的施工工艺,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
1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
高支模施工主要是指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搭设模板进行施工,这些模板在施工中,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提升项目开展的效果,正常情况下,这种技术的应用高度要在4.5 米以上。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因为高支模施工涉及到了高空作业,而且这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进入到技术的应用阶段。此外,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难度大。在高支模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的技术性问题,同时,还蕴含了大量的风险因素,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要一起努力,加强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把控,才能保证高支模施工可以顺利的完成。在实际的技术落实环节,水平方向上的混凝土模板的支撑高度要得到保证,不能小于8 米,同时,在这个数据得到保持的基础上,要对横向跨度进行控制,跨度要大于18 米,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也有非常明确的要求,通常要大于6 米,这种距离指的是独立支撑高度。在高支模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对各种距离尺寸进行精确的计算,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及施工要求
2.1 施工准备
工程开始前需要先完成相关施工方案和施工材料的制定和选择,这是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来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的方案设计,以此来满足既定的工程要求和目的,方案的设计结果还应与实际施工场地的大小相适应,以保证方案的实施,选材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在工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作为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全面细致检查各相关材料的性能质量,只有在满足标准后才允许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保证整个支架系统的安全稳固。
2.2 高支模搭设施工顺序
高支模搭设需要严格技术流程,根据施工顺序做好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设安全,实现高质量的高支模搭设作业。高支模搭设施工顺序一般如下:根据地面条件做好竖向立杆作业→搭建扫地杆→计算好纵横向水平杆→确保实现剪刀撑→可调顶托支座安装→梁或板底主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梁板模板等。只有全面遵循严格的施工顺序,才能保证建设安全,为下一步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施工安装
材料验收与排板设计高支模施工对模板材料要求很高,模板到场后需先进行验收,主要包括模板尺寸、厚度、韧度、强度、刚度、稳定性,然后对模板的防水性、变形性等进行检查验收。模板验收进场后需对模板进行排板设计,以免浪费模板材料,防止模板搭接过程中出现变形,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放线过程中要注意与基准点进行对比,注意放线位置的调整,便于进行模板施工,方便施工地基的处理。模板安装按照图纸标高对模板支架高度进行调整,通常在调整中要考虑模板的起拱高度和模板的自身重量,以及施工过程的动荷载、风荷载等影响因素。
梁体模板与楼面模板要分别考虑,梁体模板应先支两侧后支中间部分,楼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先支撑四周再支撑中间部分。模板安装后要用线钉进行加固稳定,可调顶托便于调整模板的高度,常用于高支模施工中。
2.4 立杆支设
高支撑模板作业主要使用各种管材进行施工,其中,立杆支撑是最为主要的环节,需要严格计算位置,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稳定。为了保证稳固,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平整的地方做为立杆基础,可以在底部设置厚度50mm 的木垫板。扣件是让各立杆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部分,进行连接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他的接头一定要实现对接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稳定;如果遇到相邻两立柱对接接头,那么,则不允许在同一步内,不同步2 个相邻接头竖直方向一定得保证错开,形成一定的距离,一般要大于500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上部顶托螺杆伸出钢管小于300mm,下部底座螺杆外露钢管小于200mm,要精心进行安装,确保上下同心,避免出现上下段钢管立柱错开的情况。
2.5 水平杆搭设
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扣件连接时,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按要求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在每一步距处应各设纵横向水平拉杆一道。模板支撑架不得直接搭设在外架体系上,且不得与落地外架及其他作业架连接。
2.6 混凝土施工
模板施工作业中,最为主要的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时间顺序,保证施工整体进行,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根据不同的作业点做好施工设计,确保顺序合理科学。施工前,需要全面做好混凝土浇筑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实现各作业点的整体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证质量控制。进行高支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现场,做好施工方案审定,一般情况下,墙柱混凝土和梁板混凝土需要分开浇筑,当墙柱混
凝土强度达到70% 后,再做好梁板混凝土浇筑作业。严格把握好各技术要点,确保工程建设品质达标,墙柱混凝土需要进行分层浇筑,一般情况下,各层浇筑厚度500mm,要严格施工顺序,确保上层混凝土达到凝结标准后,才能做好下层混凝土施工。柱混凝土需要做好2 次浇筑,避免一次性完成,全面保证凝结强度。梁和板可以同时做好浇筑,梁的各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小于400mm;施工过程中,要全面保证施工整体安全,避免各工种的聚焦,容易出现局部超载偏心,导致安全责任事故。
2.7 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拆除的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拆除应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从上往下及先拆非承重构件、后拆承重构件的原则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2 步。混凝土构件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 以上,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方能拆除;混凝土悬臂构件、跨度超过8m的混凝土梁、板构件的底模应在其达到100% 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对于支撑性楼板,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要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宜确保3 层模板支撑。支模架在使用时,非经验算严禁拆除任何构配件。快拆支架体系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构件跨度2m 计取。
三、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意义重大。在工程建设中,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支模施工技术,相关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严格按照方案及规范标准作业施工,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彬,李爱玲,赵忠保.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164.
[2]张文.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