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筑领域得以迅猛发展,同时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规范,提出更高要求,其与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分别从钢筋工程的施工、模板工程的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防水防渗工程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和施工后的浇筑七个方面分别阐述其关键技术,以期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予以理论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基础工程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很重要的,在实施工程项目施工期间,需要将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才可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实施,同时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1.1开挖工作
在实施建筑施工期间,基坑开挖操作是基础的工程,务必要完全根据有关的标准规范,将基坑开挖工作落实到位,在实施开发操作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在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实施相应的健全以及创新,才可以及时的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对于土质参数做好相应的分析,在施工之前将各个安全工作落实到位,防止在施工期间出现安全事故。
1.2混凝土浇筑工作
在完成基坑开挖操作之后,需要将有关的验收工作落实到位,综合根本的结构形式实施基础的砌筑操作,综合建筑工程本身的承载能力实施混凝土结构的制造,对于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实施相应的健全以及创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技术探究
2.1钢筋工程的施工
在进行施工之前,务必要严格根据标准规范对图纸进行审查,综合图纸的现实标准实施钢筋施工。接头的位置以及保护层的规模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标准,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实施施工期间,钢筋工程需要完全根据有关的要求实施操作,防止发生滥竽充数的情况。在制作钢筋之前需要将清洁工作落实到位,对于规格不满足要求的钢材,一定要选用其他规格的钢材代替,在有关部门同意之后办好设计变更手续,才可以继续施工。对于已经做好或者是半成品的钢筋,需要将保管工作落实到位,将其分类安放,并且放到规定的区域,防止发生污染和锈蚀的现象。
2.2模板工程的施工
在进行建筑工程模板设计期间,除了需要严格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实施模板设计之外,还需要在实施施工设计期间综合施工现场的现实状况进行考虑。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设计期间,大部分的设计要素都需要表现在施工设计中。第一,模板施工的标高和尺寸,第二,模板间隙的尺寸,第三,模板工程的强度标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施工期间明确的指示出来。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期间,模板的施工材料非常重要,其与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模板工程设计期间,需要综合现场的施工状况和有关的设计要求实施相应的设计。在选择钢筋以及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钢材的有关标准规范。
2.3给排水工程施工
这一项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施工来说非常关键,其中主要包含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给水系统以及雨水系统4个部分,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和控制系统。比如给排水施工,其实主要含有前期的准备过程以及管道的预制加压等环节。给排水施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消防系统就相对来说更加复杂,除了安装基础的管道之外,还需要安装高位水箱等有关的消防配件。在进行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以及材料进行创新非常关键,比如可以运用绿色可回收的管道材料、安装智能化的节水装置等来使得建筑性能更佳。
2.3防水防渗工程施工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施工来说非常关键,其是保障建筑施工性能的关键技术手段。如果施工员材料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话,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渗水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威胁,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是发生裂缝以及渗水的现象,就需要返工再重新的休整,这会给建设的周期带来不好的影响。
防渗漏工作主要包含建筑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内容是说屋顶面以及外墙面的防渗漏保护,而内部就是楼层间的防渗漏保护。防渗漏技术可以从下面几点考虑:第一,选用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第二,确保施工操作完全按照标准规范实施;第三,对于发生裂缝的地方,及时的进行修补。通过对原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将建筑的防水防漏施工落实到位,以此给建筑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2.4结构转换层施工
由于我国建筑领域在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特别,通常情况下,要求上部较小空间轴线布置,而下部需要大空间轴线布置。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的下部楼层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因而会造成下部的刚度标准比较严格,同时柱网的密度也更大,结构需要与常规相反的方式实施配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想要确保这种结构布置的有效性,就需要将结构转换楼层的设置落实到位,不管运用哪一种方式,剪刀墙结构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转换层的位置在不断的提高,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对应的筒体结构,对于影响转换层筒体结构的原因实施有效的预防。转换层的高度与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如果转换层高度过大的话,其内力的变化就会更加的突出,在实施设计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需要确保转换层高度设置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才可以给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提供保障。
2.5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如果想要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就需要确保施工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在实施浇筑操作之前,需要事先对混凝土进行试配和计量,同时需要保障配合比例的精准性。将坍落度的实验落实到位,根据标准规范做好现场实验。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在没有实施混凝土浇筑操作之前,通过施工队伍的标测确定轴线的尺寸,保障水平标高的准确性,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才可以实施混凝土浇筑操作。
2.6施工后的浇筑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为了确保建筑符合其在美观以及性能方面的标准规范,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建筑物实施同时的施工,这样才可以确保实施回填土操作之后,建筑物的平整度符合要求,与此同时,也给上部结构施工提供了方便。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要满足其性能以及造型美观方面的要求,一般需要将其建筑物进行同时的施工,这样能够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回填土后场地保持应有的平整度,同时也为上部的结构施工带来了便利。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梁与板之间留有一定的后浇带的位置。因为结构的受力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需要设置施工后浇带,一般情况下,其位于梁板变形缝的反弯点周围。在这些地方的弯矩以及剪力都比较小;也可以选择位于梁和板的中间,虽然在这些部位的弯矩比较大,但是其剪力比较小。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实施后浇混凝土的时候,需要确保钢筋的连续性。对于后浇带钢筋的配备来说,整体性差异沉降出现的内力都需要配筋承担。
3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为保证建筑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钢筋工程的施工、模板工程的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防水防渗工程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和施工后的浇筑七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时需要同时考虑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思想,从而推动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桂秀;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6):597-597.
[2] 赵建有;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34.
[3] 张龙;关于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 [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430.
[4] 柯国东 . 论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53-54.
[5] 傅博.浅谈关于高层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160.
[6] 冯双喜,刘波涛.关于高层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