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在新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各种新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为人们生活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BIM技术的出现,在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这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组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协同,使各个预制构件之间能够更加协调地衔接,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应用
1 引言
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势是施工工期短,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保护环境,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施工特点是构件多、工序复杂、信息管理难度大且呈动态变化。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构件状态信息传递难度较大,构件定位困难,人工按照图纸进行逐一核对时间较长,而BIM以其动态信息化、可视化、全方位性、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等特点,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支持。
2 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意义
BIM技术是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三维模型系统的模拟仿真功能。伴随我国建筑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升级,BIM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施工领域。BIM技术环境下,建筑施工的各类数据信息都被存放于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借助于数字化、模拟化技术,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维护阶段的管理兼具可视化、虚拟化、协调性等特征,整个建筑项目的管理效率及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而言,通过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维护等阶段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施工中的燃气、暖通、排水等方面的问题,缩减不必要的施工成本,优化设计方案,排查施工规范性、操作性问题,以此达到优化施工质量的目的。以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管线布置为例,借助BIM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出管线分布情况,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内各个节点中钢筋安置位置的准确性,以此为设计人员制定出可行性施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
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包含了设计、工厂制造与现场装配环节。在传统的装配式建筑中,设计、制造与现场施工具有独立性,再加上在工程施工现场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这就使得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各个工序之间必须实现良好的配合与协调。这种特殊的工程流程下,很多建筑工程环节存在的问题,比如设计图纸缺陷,只有到最终的现场装配环节才能被发现,无法提前发现这些问题,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的各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施工效率低下。而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将BIM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充分发挥BIM技术的模拟化、可视化与协调性优势,使得在装配式建筑的各个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建筑信息的整合,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问题的提前处理,避免了问题处理的滞后性。
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中的应用
4.1 规划阶段
在建筑工程进行规划的阶段,可以运用BIM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结合,能够通过手机就搜索到施工场地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研究,采用BIM模型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日照情况、风速情况进行得知,能够对拟建工程与周围已建工程进行对比,通过对BIM软件的建模、渲染、动画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3D模型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
4.2 设计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各个设计环节的设计任务使得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更为完整。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下,主要是二维图纸设计的方式,有关的设计人员各自负责某一环节的设计任务,设计图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在最终的整合环节,这些平面设计图纸之间的协调性不足。而装配式建筑中,引入BIM技术,能够应用BIM模型内的设计模块,实现各种设计任务与内容的整合,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当完整的建筑模型建立以后,BIM模型内所包含的一些软件可以实现碰撞检查、管线优化,有效保障了设计的优化效果,深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最终完成构件出图。在此设计环节,最为关键的是要保障各个设计任务之间的协调性,保障整个BIM模型的优化,使得设计模型更具综合性的特征。装配式建筑与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不同,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就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使用需求,尤其是要预制构件制造厂能够完善构件制造,且达到现场装配的要求,使得在设计阶段,工厂制造、现场装配能够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
4.3 安装阶段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商通过对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可以在数据库内得到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对于建筑工程相关的建筑构件的尺寸、数量、规格进行充分的掌握,以便于顺利的进行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这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将相关的生产信息和数据实时的传输到BIM数据库内,这样施工单位也就及时的得到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情况和生产进度,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施工方案的制定,确定施工周期。预制构件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价值,也会关系到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一定要对预制件的质量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其质量,在进行预制件的生产和进入场地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预制件生产时,生产人员要善于借助BIM技术和RFID技术,合理的将RFID芯片植入到预制构件中,这样就保证了运输过程不会使预制构件发生错乱,确保每个预制构件都能准确的进行组合。
4.4 维护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阶段,通过BIM技术的模拟仿真功能,还能及时发现施工图纸的设计缺陷,及时调整与完善。同时,借助BIM技术的模拟功能可全面获取现场施工材料与设备的使用状况。便于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材料及设备的耗费情况,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机械耗费来控制施工成本,优化造价管理效果。凭借BIM技术的三维模型、模拟设计等功能,可让装配式建筑的运营与维护过程在可视化的技术帮助之下达到更高的信息化水平,以此便于运营与维护人员更科学、更合理管控建筑设备与资产,让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效益得到有效保证。
5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业在飞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被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所认可和推广,怎样才能更加完善的进行装配式构件构件的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在对BIM技术的有效运用后,能够有效的实现了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合理管理,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节省了投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收益,因此,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钏.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72.
[2] 周攀.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74+206.
[3] 姜丽梅.浅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25-26.
[4] 王伟.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10(02):114-115.
[5] 唐一月.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