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能够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就要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根据建设的具体情况,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剖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
中国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长久有效的水利生态文明环境。目前,为了保证中国水利工程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开展,施工单位和相关政府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落实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降低施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水利工程发挥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匮乏,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仍抱有一丝侥幸的幻想,环保意识不足,这导致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效果差。随着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施工的人员和制度不断改变,致使各类环保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施工企业存在不主动作为的现象,没有及时监管便不去做使得环保工作始终无法落实,更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弃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是水利工程发生环保问题的根源。(2)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有很多的难点,涉及的问题较多较复杂,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环保工作时不能只针对一方面进行评估设计方案,要多方面考虑问题。为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充足且完善的设备设施是十分必要的,而施工企业往往为了降低成本省去环保部分的设备设施资金,导致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环保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投标时报价考虑不全面以及后期企业不愿意为了环保投入更多成本。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1水利工程施工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会逐渐改变下游河道的流量,从而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在历史上曾是干流、支流和浅水湖相互联通的网络系统,长江两岸中型以上的湖泊有100多个。但由于防洪抗旱等原因,我国在长江中下游大兴水利工程,这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长江与其支流和湖泊间的自由交汇,从而再难以实现水文循环。首先,水利工程施工中形成的蓄水湖泊会抬高水位,增大水面面积,这样会使蒸发量加大改变水分的循环过程。其次,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岩石的透水性会增加,进而升高地下水的水位。水利工程对水流流速频率、流量稳定性、水位落差、来水时间与时期和水分循环等都会产生剧烈的影响。最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会使水温变化,水库流速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从而改变水体性质。
2.2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利用耕地与林地区域,这会破坏耕地或林地的植被,造成陆地生态环境的紊乱,对周边动物生活环境、繁衍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改变原有的陆地生态系统样貌,使得周边动物被迫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有些动物会选择远途迁徙。
2.3水利工程施工会造成泥沙淤积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会让水库大部分泥沙淤积在上游河段,从而让河段河床抬高淤积带延伸到上游河口,两岸地下的水位也会随之抬高,造成施工区域两岸的农田盐碱化。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该工程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基本建成,但不久后却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局面,由于泥沙迅速淤积抬高了河床,威胁到上游关中平原的安全甚至当时的西安也面临威胁。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335m以下库容接近1×1010m3,但仅过了5a后就已经淤积了5×109t的泥沙,占到了整个库容的一半。
后来经历了2次大规模的改建后,三门峡水利枢纽才逐渐缓解了泥沙淤积问题。
3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3.1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水利工程的建设宗旨就是以生态为本,生态作为重点对象,就要加大力度的重视和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只要施工团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就能有效的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施工团队应该始终坚持生态和谐的战略,同时,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应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落实到建设团队中去,在根本上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在施工时,相应的施工人员要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建设污水和废水必须要经过严格处理后,才可以排放到相应的地点。
3.2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工程各环节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的各个环节。如,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应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如为项目所在地的动植物提供相应的栖息场所,施工时要避开鱼洄游等敏感时期;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采用环保技术措施及设施,选用利于动物成长、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建立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监测及反馈机制,并做好生态环境跟踪评价,根据跟踪评价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将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
3.3加强生态环境评估,加强生态保护监控
针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对建成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生态水平评估,了解已建成水利工程项目生态水平与生态恢复标准的差距,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生态改造。同时,按照生态修复标准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改造,正确划分已建成水利工程的无须改造和生态化改造类别,设计针对性修复方案,对生态受损系统进行系统化修复,减缓已建成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破坏。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监控,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生态保护监控中,提高生态保护监控力度,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与恢复。根据生态保护标准和需求,建设水利工程信息平台,优化生态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对水电站基站进行综合调度,加强生态调度管理,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落实。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落实生态经济理念,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减少水利工程的生态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4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根据水利工程项目核算评估的结果,全面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方案。在之前的补偿方案中,由于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比如农田、建筑物等,这一补偿时绝不可以忽略的,所以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体系,搞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当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人工养殖鱼类以及人工洄游通道等项目,确保补偿机制保持一致性、协调性,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
结束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方法以及施工技术,并加大力度的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兴旺.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9(34):294-295.
[2]吕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9,17(31):34+36.
[3]高昕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9(30):123-124.
[4]崔建平.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9):73-74.
[5]肖东梅.对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