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造在建筑学意义上指的是在一定地点运用一定的工具与技艺将不同的材料和构件组合为一个物质整体,是把部分组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艺术。建筑建造模式由技术模式和工程模式两个方面构成:技术模式由设计主体控制,包括材料、构造、结构设备等设计问题的处理;工程模式由生产主体控制,包括工程管理方式、施工方式、生产制造方式等工程问题的解决。基于此,本文章对建筑学视角下的装配建造初探,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装配式建筑;建造;初探
引言
长期以来,建筑行业都在不断地探索追求低成本、短工期、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建造方式,而装配式建筑恰恰是符合该系列目标的最佳选择。与现浇而成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同的设计、生产和施工方式。这些特点必将引起建造流程的转变和革新,然而在管理模式和理念上却突显出严重的滞后性,产生了诸如深化设计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构件生产不达标、运输过程中质量受损、构件不能准时供应及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对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和项目的最终交付等重要环节是非常大的阻碍。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的作用主要是提前对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结构部件进行选择,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提前进行装配施工,然后在整体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可以快速成型,将一些基本构件的施工提前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避免施工现场对于建筑材料的调动与占用,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装配施工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单位效益,通过工程施工进度的提升与施工人员优化,从而让建筑单位实现工程效益的有效提升。
2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1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在建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综合品质受到了严重影响。从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施工与设计被分为两项不同的建设内容就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由于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被分开,并且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状态,这样很难保证施工方与设计方的及时交流沟通,进而对最终的工程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操作的时候,对于传统的施工工艺来说,施工需要在现场完成,并且施工周期较长,涉及多个环节。而现阶段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则可以在施工场地外完成,再通过机械运输的方式将材料搬运到施工现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如果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对接,易使生产工艺与施工实际需求情况间存在偏差,因此也会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综合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2施工准备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装配式建筑方式进入我国时间较短,其在不少工程的应用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导致施工准备不足的现象,此过程中人员专业知识储备量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吊装设备不全等问题,都会影响工程建筑度,并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
2.3缺乏细化管理机制
从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公司的员工专业性较差,使得施工管理工作更加偏向于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缺乏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深入探索,这也使得管理工作浮于表面。一般情况下,如果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影响。施工企业由于缺乏细化管理机制,使得施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依据,从而存在盲目施工的情况。
3装配式建筑建造初探
3.1构件制造
在购配件制造环节,BIM技术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确保整个制造环节中,不会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将不同部件进行特殊编码的标注,然后在系统内保存相应的信息,能够和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妥善匹配。
在工程管理环节,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构件丢失的情况,可以针对不同的构件和现场安装进行编号对应,再利用BIM技术进行所有编号的采集和管理,可以跟踪每一个构件的编号,能够了解具体安装施工的质量,也能够能够防止在现场存在错误安装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在构件制作阶段,应通过BIM技术来实现芯片信息的采集,可以使得各项数据信息都能够达到准确度的标准,以工程的具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构件,再进行安装施工,保证构件不会存在错误安装问题,也能够保证现场施工质量合格。
3.2构件运输
预制构件在生产工厂制作完成后,将会被运输至施工现场,有时需要在场地内二次转运预制构件。部分构件体型巨大,会出现超高、超宽等情况,易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事故。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构件保护措施,避免构件损坏或半路滑落,以保证构件运输安全。
3.3构件现场管理
在实际的施工现场PC构件找不到、找错或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必须严格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才可以预防此类问题。现场管理阶段可以利用IOT与BIM技术相结合,快速获得准确信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快,这就可以实时地跟踪和控制构件状态,能够减少人工引起的误差。构件进入现场,通过施工现场配备的RFID接收器与车辆信号相互交换时,物资验收人员即可对构件进行入场检验,核对无误后将构件引导存放在指定区域范围,并按构件存放要求归置。构件在吊装时,作业人员依据手持的RFID识别器和显示器,按照显示器提示的信息进行依次装配和吊运,可以提升装配效率、确保构件正确安装。
4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问题的改进
4.1提高施工前的准备质量
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有效分析施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调整一些质量参数,来进行施工现场模拟,从而及时调整一些设计待完善地方,将装配过程与步骤计得更加合理。这样施工队伍在进行工程准备工作时,可以更加明确一些设备、构建的范围、设计参数等,提高准备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而且通过事先进行装配模拟,也可以帮助管理员提前了解一些装配过程的技术难点及安全风险,从而提前制定一些修整方案,在进行现场安装时,提高对于技术难点的关注程度,尽量减少返工,提高装配质量
4.2加强有效的施工管控
提出标准化目标、执行标准化要求,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监督和检查是工程项目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必要的标准化文件体系是实现标准化目标的基础。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也间接影响了施工安装的质量。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全生命周期,要充分周密考虑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不建造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把质量问题遏制在最初级阶段,从而达到各环节质量问题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非增值活动。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处于转型期,朝着节能减排和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婉晖,孙其浩.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6):89-91.
[2]吴大江.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一体化集成应用[J].建筑结构,2019,49(24):98-101+97.
[3]郭军.装配式建筑特点与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67.
[4]葛红.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改进探讨[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19(04):25-27+34-37.
[5]樊则森.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新边界、新模式、新技术与新产业[J].建筑技艺,2019(09):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