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除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外,还需要科学的、有序的组织工作。结合新时期机构改革和规划体系改革时机,根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际着重在组织保障、现场调研、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专项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公众参与
一、改革前县级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编制主体多,难以达到规划的系统性和融合性。
改革前各类县级空间规划按照职能分工分别由不同职能部门作为编制主体组织编制和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部门职责、管理领域和专业优势开展县级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往往受到狭隘的部门利益思想影响,在编制各类县级空间规划的过程在发展思路和重大问题上无法进行统筹协调,很少考虑是否与其它空间规划相冲突、相矛盾等问题,从而导致县级各类空间规划之间产生偏差、歧义甚至矛盾,经常出现规划之间互相矛盾、互相制约和互相打架的现象发生,缺乏系统性和融合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造成行政成本的大量浪费,严重影响和阻碍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现场调查研究环节缺失,规划与现状、需求严重脱节。
改革前县级各类空间规划不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还是其他类型空间规划,规划编制单位往往通过收资清单方式下发收集资料,由于大部门规划编制主体考虑到编制完成时限紧的原因而忽视现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规划编制单位是通过低价中标的方式取得编制任务,因此为减少编制成本,则往往也减少调查研究的环节。现场调查研究环节的缺失常常出现在规划现状分析的内容与规划区域实际情况不符、规划定位与规划区域发展需求不一致、规划产业与群众需求不相同等等问题,因此即使编制出一个非常完美的规划方案,它也只是一个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更不要指望它能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了。
(三)缺乏统筹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导致各类规划相互矛盾冲突多。
改革前县级各类空间规划都自形体系,并且分别由不同的主体编制,因而在规划期限、规划层次等方面难以达到一致,同时缺乏统筹协调机构和沟通协调机制,各编制主体不愿意放弃自身权利和利益,导致各类空间规划难以实现互相衔接,互相融合,进而无法实现大家希望的“多规合一”,因此在各类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发生互相矛盾、互相打架、各自为政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规划在综合管控方面的作用。
(四)宣传方式少,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导致规划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求。
改革前在规划宣传上,各县级规划编制主体仅仅通过政府官网和部门宣传栏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因此公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过程的机会非常有限。由于受到参与成本、参与信息等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各类空间规划技术性较强,正确领会规划意图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造成公众参与度不高,参与效果不明显,基本流于形式。在信息反馈渠道上,由于反馈渠道的不畅通,导致部分公众有意见也无法进行反映,各类空间规划逐渐成为上层规划,精英规划,从而脱离人民群众这一规划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导致规划难以落实、落地,从而进一步加大规划与群众利益的冲突。
二、如何做好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一)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和沟通协调机制。
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国土空间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主任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由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负责全县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班。规划编制专班由县直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规划设计单位等部门组成,并抽调县直各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办)工作人员到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班进行工作,全程参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建立“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工作机制。
为培养乡镇(街道办)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全县乡镇(街道办)数量将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为相应数量的板块,由各个乡镇(街道办)抽调人员具体牵头,规划编制单位和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配合,负责本乡镇(街道办)范围内资料收集整理、座谈和现场调研、公众参与、征求乡镇(街道办)意见、全程参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参与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审查。通过责任落实,让乡镇(街道办)抽调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同时能够充分考虑本乡镇(街道办)发展和用地需求。
为充分实现规划的融合,满足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同时由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办公室统一负责县直各部门专项规划。
并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牵头,规划编制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办)抽调人员配合,负责本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专项规划的资料收集整理、座谈和现场调研、公众参与、乡镇(街道办)意见征求,并全程参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审查,并完成专项规划在本系统内部审查、审批程序,从而使部门专项规划充分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融合和衔接,实现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导,实现下位规划对总体规划相关指标的落实,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做好现场调查研究的组织工作,充分了解当地资源环境状况。
现场调查研究是充分了解当地历史、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的有效方式,通过现场查勘、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区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公众需求,为空间规划提供了编制思源。如何做好现场调查研究工作,这就需要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做好充分的调研计划和准备,科学地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对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社区(村委会)、县域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方商会、离退休老干部等部门进行走访和座谈,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对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计划拟开发区域、地质灾害区域等区域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工作。
(四)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单位的驻地服务工作。
建立规划编制单位驻地服务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大势所趋,只有规划编制单位常驻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地政府的发展思路,才能感受到当地群众对发展的渴望,同时也才更有利于规划师与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规划编制单位的驻地服务不仅能让规划师除了对物质空间更加熟悉外,还能对当地居民真正的需求和情感也更加了解,沟通中的很多问题往往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刻发掘地方和居民真正需求。只有规划师充分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做出一个能用、好用、符合地方实际需求的好规划方案。
(五)认真做好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国土空间规划是全新的规划改革事项,它不仅打破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原有规划体系,还提出了新的规划理念和标准,新的规划将运用新的软件系统和新的管理和监管平台。如何让部门和乡镇(街道办)抽调人员熟练掌握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如何使用新软件和新平台,如果让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得到贯彻和落实,这就需要一批懂得规划、掌握规划管理系统的专业性人才。如何才能将县直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办)抽调人员培养成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采取: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划和政策的解读培训工作,二是对人员的软件运用的培训,三是所有抽调人员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工作,让抽调人员熟悉规划编制程序。
(六)认真组织做好全方位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是通过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能够参加行政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的一种有计划的行动[1]。在改革前,不论国内、国外,不论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均提出了加大公众参与的要求,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公众了解规划信息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电视、政府网站、户外投放等方式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信息,加大与公众的接触面。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专题讲座、专题座谈会、街头宣传等方式深入社区、乡村、厂矿和机关,充分听取建议和意见。同时向外界公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班的邮箱、电话、传真、微信、QQ、电子邮箱等联络方式,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传真、微信、QQ、电子邮件、纸质信件、现场反馈等方式提出建议和意见。
(七)组织做好各级各学科专家咨询工作。
组织做好各学科的专家咨询工作是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做好专家咨询机制,应结合项目开展进程及实际需求进行邀请。专家咨询主要分为四级,第一层级为国家级层面专家,主要由国家有关部委、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空间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主要咨询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导向问题;第二层级为省级层面专家,主要由省有关厅(局)、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及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空间规划等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主要咨询省级层面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方向性的指导;第三层级为市级层面的专家,由市级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空间规划、人口、产业、环保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主要咨询市级层面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方向性和要求方面的指导;第四层级为县级层面专家,由县委政研室及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空间规划、人口、产业、交通、旅游、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地方专家组成,主要咨询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落地性进行把控。
(八)组织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批程序
按照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各类型规划审批程序,完善公众意见征求(微信公众号、QQ群、电视、政府网站、户外投放等方式)、部门意见征求会、专家评审会、县政府专题会、县政府常务会、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等审查程序,准备相关审批资料后按程序报请批准实施。
三、结语
科学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是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真正实现能用、好用、适用的基础,是实现规划大融合的先决条件,是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的最好保障。
注释:
[1] 2008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