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大,市政工程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市政工程是涉及百姓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因此控制市政工程的质量非常必要。市政工程中常见的有道路,照明设施,桥梁等设施的建设。经济要发展,就要先发展交通,保证交通的畅通,城市化进程才能不断加快。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建设市政工程质量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控制体系很有必要。
关键字: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和完善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意义
要想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高合格率。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建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合格率,同时会有一些其他的影响。(1)我们要严格控制市政工程的质量进而预防其他问题的产生。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隐藏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就能避免一些其他问题的产生。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系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或缺陷时,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及时与负责人报告,协商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建立完善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进度,让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在建设市政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预先设定期限,对工程作出预算,当工人能够按照提前约定施工时,就能减少一些意外状况的发生,这样做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并如期完成,降低成本。如果对于施工质量没有一个严格的控制体系,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严重时需要对工程进行返工,不仅会使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3)建立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施工时,往往会影响到周边的交通和商业运营。如果市政工程能够及时完工,就能尽快使当地的经济恢复运转,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2.1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市政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不够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一直以来都崇尚法治社会,而且法律制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我国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制定出合理的法制法规,对管理单位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一旦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疏于质量管理,就可以根据制定的法制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当地政府可以对市政建设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也可以号召项目的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安排素质教育。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置好标准的施工进程,并强调所有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工期,决不能无故缩短工期,避免施工人员由于时间紧张而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保证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共同和谐发展。此外,由于市政施工采用的外包模式,从而导致施工单位之间在工作期间缺乏沟通和配合,因此基于这种情况,施工单位之间要注重及时沟通,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利于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端正工作态度。不仅如此,管理部门还需要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强化,这也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
2.2增强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了使得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就必须要加强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具体做法是有关政府部门在每次招标前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勘察,对于那些经常违反管理制度的施工单位直接予以淘汰,而对于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的施工单位则需要慎重选择。在招标工作中,要杜绝徇私舞弊,招标要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招标制度进行招标,此外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再一次考察,确认合格后才能把具体项目交于它。其次,为了能够使施工人员正确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可以定期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排关于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的培训课程,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后,他们将会对施工质量加以严格重视,在后续工作中也能够尽心尽责,始终把施工质量放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首要标准。
2.3加强施工监督工作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做到“慎独”,也就是说,需要在施工中做好监督工作。因此作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的任一环节加强监督,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使每个工作段的监督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这一监督制度对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在监督中还可以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任何细节问题,然后对存在的问题再采取有关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监督工作应落实到任何细微之处,从施工前到施工中,再到施工后,都缺少不了相应的监督工作,可以有效的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达成约束。最后,为了提高监督人员的工作技术水平,可以对监督人员进行定点定期的培训,此外,单位部门还可以积极引入专业性较强的监督人员,加大监督力度,在强有力的监督作用下实施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
2.4对现场的各类施工设备、材料强化管理
为防止劣质施工材料对施工质量构成不良影响,同时为施工阶段做好铺垫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针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力度,严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一方面要在原材料的采购端强化管理。要对供应原材料的各类供应商的资质和经营情况做客观的调查与了解,把好资质关。其次,在材料进场后,要把好检查关。对于各类材料必须做到认真检查,防止以次充好等情况的出现;第三,材料进入仓库或者施工现场后,要对各类材料分门别类做好储存工作,要要求仓储管理人员加强材料管理,定期维护、检修,如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则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防止因设备问题造成工期的延误,甚至形成安全隐患。
2.5勘测施工周边环境,降低质量风险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势形态,有的地区地势平坦,有的地区地势形态复杂,这对施工技术及材料的要求极高,要区别对待。即使使用高标准的技术和材料,也会因为地势这一客观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勘测人员必须严谨、认真考察当地环境,对其当地的温湿度、海拔、土壤、降水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尽可能将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都统集成册,及时向施工技术人员及上级汇报数据,为质量风险做超前防控。另外,除了地理环境,施工现场周边还有人文环境,施工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顺应当地的人文环境开展工程项目。此举是为了防止当地民众聚众闹事,阻碍市政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甚至有破坏建筑物的行为发生。这两种环境对其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将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不容小觑,应当从全局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好全面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不仅施工量大,施工周期较长,而且施工的环境也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障工程的质量。在保障工程质量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材料入手,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使用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其次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将工作划分详细,既要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要保障员工的权利,最后要提高相关机构人员的素质,使各个部门之间紧密合作,推进市政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新隆.市政工程管理质量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居舍,2019(12):153+179.
[2]徐佳欣.市政工程管理质量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建材与装饰,2018(51):155-156.
[3]杨晓文.市政工程管理质量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智库时代,2018(51):273-275.
[4]耿雪峰.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体系的完善及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2.
[5]余洪亮.市政工程EPC项目管理质量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8(08):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