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考验日益严峻,突发性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是发生突然、形式多样、危害严重,而且处置比较困难。常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涉及的环境要素主要有水、气、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应急监测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从出现污染开始监测,直到取消应急响应,方可终止监测。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应急监测的基本知识,为应急监测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注意事项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在新形势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已经成为环境监测工作一个重要部分。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具有一系列特点,包括不可预见性、监测对象复杂、监测范围广、监测周期长、监测条件艰苦、监测报告快速出等,同时,监测数据还需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鉴于以上种种因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主要内容
1.1布点
根据应急监测方案,确定监测要素,在对事故现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布点数量,根据常规布点原则,开展监测。针对水环境污染,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和削减断面,在布点时,除考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外,应特别关注敏感点、饮用水源点、湖库出水口等重要点位和断面。针对大气环境的布点,应结合风速、风向等指标,及时调整点位设置。
1.2样品管理、数据处理和分析
样品管理应符合《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等的规定,从采样、分析、数据上报等方面做好全程序质量控制,必要时做好拍照、视频记录等,并做好应急样品留样复测工作,确保样品的溯源性。采样时,应从样品瓶的准备、保存剂的选取、样品标签的使用等方面强化样品管理,并做好样品交接;数据分析时,应符合实验室体系文件规定要求,确保样品在受控状态,在有效保质期内按生态环境部有关样品分析要求开展样品分析。样品分析完后,应结合体系文件,按照有效数据的修约要求等做好原始记录的记录和上报,确保信息完整,字迹工整,并随监测报告按期归档保管。
2环境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应急监测演练不足
环境事故一般存在一定程度的突发性,供人们处置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只有第一时间实施应急监测,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环境受到事故的影响。如今各个环境部门虽然纷纷制定应急监测预案,但是工作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造成应急监测预案只能在编制上停滞,实际应用较少,进而减少日常应急监测的次数、频率,应急能力也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尚且无法适应环境突发事件监测需求。
2.2应急监测预案尚不完善
各县区内的环境风险隐患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在应急监测中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如何做好政府决策的分配以及如何及时开展其修订与调整等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但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指导文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基层应急监测工作人员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很难应对污染事故,仅凭借直觉与经验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无法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数据,最终导致政府部门无法给出对应的决策。
2.3环境应急监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监测方法,还应具有较强的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处置和协调能力等。当前,有些环境监测机构欠缺专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人员,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仅依靠普通的监测人员,特别是一些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专业性不强,与当前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对策与建议
3.1强化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力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是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多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演习,才能有效锤炼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队伍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提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水平。同时,通过演练演习,及时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2科学制定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在制定应急监测预案的过程中,各地监测部门要积极配合环境监察部门,对本地的环境风险源进行摸底调查,针对风险较为突出的企业开展细致的监测工作,了解其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类别与处理等基本情况,建立相应的查询系统和污染源数据库,并基于风险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好查询系统及数据库的完善工作,确保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3.3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源数据库
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需要平时对本地区的污染源进行排查,特别是对一些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并建立污染源数据库,这对已有的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提出较大的要求,需加大分析力度,建立健全基础监测数据及污染物等信息,并针对污染源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4应急监测注意事项
4.1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应急监测具有快、准、全的特殊要求。为满足应急监测要求,应配备一支专业应急队伍,注重应急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应急演练,结合当地实际污染物排放状况、排放要求等,熟悉周边企业概况,掌握应急监测需求;配备应急物资和器材,避免应急监测时无合适监测仪器等而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监测。强化队伍建设,将人员适度合理分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快速识别、及时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一旦有应急监测任务,确保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审核人员立马到位,无技术断档现象发生。一个体系完整、工作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可以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查明事故污染程度、污染类型、扩散范围等,快速、高效获取有效数据。
4.2强化应急报告的编制
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制包含封面、概况、使用方法、所用仪器、监测结果及结论。封面应包括监测单位或委托单位等,应规范书写,不能用不明了的简称,监测报告的编号应符合体系文件规定要求,符合加盖体系文件规定用章要求。监测内容要明确表述任务来源、监测性质、监测时间,写清楚应急监测概况,附图说明应急采样点位布设情况,监测指标明确,列出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注明仪器设备是否在有效检定期内。监测方法应书写全称,当监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应备注清楚结果和方法检出限,根据应急监测方案,对结果进行评价,并将报告进行三级审核,必要时,编制应急快报,及时将结果汇报应急指挥部,审核人员必须手写签名。
结语
为确保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顺利地开展与实施,需要各部门及人员对此提高重视度,加强监管,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加大现场勘查力度,合理采用科学方法,以监测对象为中心,适当调整质控手段,重视环境管理服务,提升工作质量,明确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核心与重点,确保监测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红霞,陈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J].节能,2019,38(11):84-85.
[2]杨晓红.新时期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10):154-155.
[3]巩瑞,李丁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9,(2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