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采用CT检测骨压力范围的有效实施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李颈椎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CT辅助下颈椎前路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有颈椎前路椎间盘骨渣摘除融合的患者23例,颈椎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手术前采用全麻诱导方式,采用CT基准术扫描。骨减压操作后,实施二次CT扫描评估骨减压手术的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当,可以实施追加手术。第三次CT扫描,直至满意为止。结果:观察术后的50例患者,其中24例患者CT评估第一次减压充分成功,未进行二次减压;22例患者骨减压后CT减压不到位,追加了二次骨减压手术;4例患者骨减压二次不充分,追加了第二次减压。平均每位患者CT扫描1.52次。所有患者术后又做了最后一次的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术后对50例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术后一周平均恢复率为60%,无减压不充分导致的二次返修手术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CT手术扫描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骨压的具体范围,调整骨压不充分的病例位置,实现充分的减压,提升颈椎前路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愈后恢复时间。
关键词:CY手术;颈椎前路;骨减压
引言
颈椎前路手术骨减压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长期使用情况。需要根据股切除的范围,术后受限因素进行分析。注重对术中的情况进行评估,参考术后影像资料,调整减压效果,手术中做好及时的补救。应用计算机、医学成像等技术,实现CT、MKI影像手术技术操作,提高术后综合应用水平。以下将采用恢复分析的方式,研究临床手术中使用传统辅助完成颈椎前路固定治疗的有效临床操作办法。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回顾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26岁之68岁之间,病程为3个月至55个月,平均为17.3个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伴有颈椎椎管狭窄,纵韧带骨化。存在神经根型或脊髓型椎病。MRI颈椎受损,压迫达到3个阶段以内。年龄均小于70岁。临床症状相对较轻,MRI显示精髓无明显受压情况。无骨赘或韧带骨化的情况,椎间盘突出严重。所有患者均实行颈椎正位、侧位的拉伸操作,经过三维CT重建,均做MRI检查。
1.2 方法
27例患者采用紧追前路椎间调和处理,实施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15例患者采用颈椎前椎体全切除骨融合手术。其中9例为单节段,3例为2个节段,2例为3个节段,1例为单椎体。其中有3例患者的影像显示,病灶节段颈椎存在不稳定情况。手术复合中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实施CT扫描为基准,通过定位节段、调整骨减压的范围。按照标准颈椎前路,从左侧进入,到达椎体前段,切除病灶,处理椎间盘和后端韧带。通过叼骨器、磨钻切除后方的钩突部分,调整上下椎体的骨赘。保护脊柱的稳定性,达到减压的效果。CT影像中分析骨减压的范围,如果减压不充分,需要及时追加骨减压手术,再实施CT扫描,直至减压满意为止。通过上下肢体诱发电位的方式,调整诱发电位的监测效果。注重每一位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变化。
2 结果
50例均实施CT扫描,其中有24例实施了1次减压操作,有22例减压不足,追加了2次骨减压操作,有4例减压仍然不足,实施了3次减压操作后复合临床治疗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做CT扫描检测,确保减压满意。术后对50例患者实施跟踪回访,其中术后一周的平均恢复率为60%,无减压不充分的情况,无需要实施二次返修操作。
3 讨论分析
实施颈椎前路手术,通过骨钳、磨钻等方式可以对旁路骨赘和增生进行处理,达到有效减压范围的目标。注重观察椎体、钩椎关节的骨赘情况,保证处理切除的有效性,防治因素神经根受压、脊髓受损,导致压迫加重。术中切除增生骨赘、钩突过程中,调整偏离的前后损伤位置,调整神经根椎动脉。准确的判断骨减压前手术的作用。术中准确的评估。通过CT检查后,对椎体的骨赘进行切除处理,对钩突骨赘切除。如果术中观察到神经根、硬膜外脂肪等,需要调整骨减压的宽度,控制在18mm内。剥离硬膜外间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评估,扩充骨压。颈椎前路手术是实现最大侧方减压的效果。需要注重参考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有效的解剖操作,确保减压效果的合理性。避免椎动脉受损,对患者术前、术中的影像进行细致的分析,调整颈椎前路手术的透视影像效果。50例患者中,有13例造影错误,而采用硬膜外造影就可以提升颈椎前路手术的成功率效果。控制椎前路手术的减压范围,通过超声多段颈椎狭窄的操作,通过三维X线透视图像评估的方法,可以准确的判断是否存在减压充分的情况。通过时安慰X射线确定图像可以建立后的准确评估标准,确定减压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充分,就需要实施2次的操作。目前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的方法,通过输入术前病灶的位置,按照CT影像数据,确定颈椎三维图像位置。通过融合注册的方式,配合导航监视。脊椎固定手术中,需要不断提高椎钉位置的准确性。按照颈椎前路手术的标准,结合骨赘模型,设定导航系统。手术导航更加精准,可以防止椎动脉不必要的损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上,采用导航系统对颈椎前路的手术较少,这是因为虽然导航具有精准性,但在实际的手术中,还是存在多种因素。其中包含,因体委变得弄个影响,导致追踪器位置变化,颈椎前路没有明确的固定支架,手术中操作直接影响导航的准确性。跟踪定位偏离原有距离,导致信息准确性低。跟踪系统受到干扰,追踪定位需要反复的检查,然后重新配置。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手术操作中,采用CT辅助颈椎前路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达到骨减压的目标,但是单纯依靠CT导航技术还是无法实现完成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参考CT数据,结合医学技术,完成对患者的骨减压治疗,从而提升治疗的准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CT引导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A]. 黄莹,陶高见,朱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3
[2]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A]. 潘春球,武钢,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王达,罗超,胡罢生.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4
[3]CT与X线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A]. 张铁亮,刘静,马华,郭辉,赵建卿,李白艳,刘文亚.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