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胃穿孔微创术式对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3月本院诊治的胃穿孔7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开放修补手术,研究组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排气(12.06±2.43)h、肠鸣音的恢复(18.23±3.46)h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术后1h、3d胃泌素分别为(39.03±9.46)pg/mL、(59.67±13.52)pg/mL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6%比对照组23.86%少,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者胃肠动力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胃穿孔;胃肠动力;并发症
胃穿孔是由于胃部溃疡而发生的胃部穿孔症状,而对于胃穿孔临床中常采取手术方法加以治疗,也就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开腹式胃部修补术式。然而从临床患者恢复的情况来看,此方法虽然能够将穿孔部位进行修复,但是其病人恢复周期过长,并且还会伴随诸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近年来随着临床腹腔镜的飞速发展,此技术也应用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家属的欢迎[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胃穿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2.21±9.93)岁;胃部慢性疾病病程3个月~3.5年,平均病程(1.81±0.57)年;合并胃溃疡34例,合并其他胃部疾病11例;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2~12h,平均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8.77±3.56)h。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68±10.11)岁;胃部慢性疾病病程3个月~3.9年,平均病程(1.84±0.69)年;合并胃溃疡33例,合并其他胃部疾病12例;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2~12h,平均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8.72±3.5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胃肠减压和禁食禁水,常规进行补液、消炎和抑酸等处理,术前0.5h给予0.5mg阿托品以及0.1g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保持仰卧位,在上腹正中做切口,逐层开腹,直至胃部暴露,探查穿孔部位,用少量穿孔边缘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穿孔胃壁用七号丝线实施全层间断缝合,将穿孔关闭,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部位和结扎固定。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引流管引流,关闭腹腔。研究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全麻,头高脚低,仰卧,穿刺脐部上缘10mm套管建立气腹,给予腹腔镜置入探查穿孔部位,主要操作孔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10mm套管孔,并将左侧锁骨中线和脐部平行的部位做5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用少量穿孔边缘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穿孔胃壁用七号丝线实施全层间断缝合,将穿孔关闭,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部位和结扎固定。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引流管引流,撤除操作器械之后实施一针缝合。两组术后均继续给予胃肠减压和禁食禁水,常规进行补液、消炎和抑酸等处理。
2结果
2.1两组胃肠动力指标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排气(12.06±2.43)h、肠鸣音的恢复(18.23±3.46)h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术后1h、3d胃泌素分别为(39.03±9.46)pg/mL、(59.67±13.52)pg/mL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6%比对照组23.86%少,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胃穿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胃穿孔的起病急处且进展迅速,此类患者确诊后,需要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治疗方案为传统开腹手术,该术式存在着缺陷,手术操作过程中将对患者机体产生刺激性效果,使得其机体内儿茶酚氨分泌量不断增加,容易影响胃泌素水平,进而导致患者手术后胃部功能受到影响。同时,开腹手术在操作中与手术操作者临床经验存在密切相关性,若术中冲洗不彻底,容易引发术后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其痛苦。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胃穿孔患者治疗中也取得了广泛应用,与常规的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则更具优势,例如术中操作刺激更小,切口明显缩短,有利于实现术中广泛性探查,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除此之外,胃肠功能有效恢复也是治疗胃部疾病患者的重要环节,手术引发的应激反应和术中胃肠道受牵拉等相关因素,均会影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而通过应用腹腔镜手术则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手术中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缓解患者胃肠道抑制,并且腹腔镜手术中可避免过度牵拉,因此对于患者胃肠道功能产生的干扰相对较轻[2]。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中患者能够实现术后尽快恢复,因此能够更早地进食,有助于促进其胃肠道尽快恢复蠕动功能。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总体住院时间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这提示,通过采取腹腔镜修补手术,有助于提升胃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优化器相关围手术期指标,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以及尽快康复出院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排气(12.06±2.43)h、肠鸣音的恢复(18.23±3.46)h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术后胃泌素(59.67±13.52)pg/mL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表明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能缩短排气、喘鸣音的恢复时间,并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清胃泌素指标,对胃肠动力具积极影响。原因分析考虑可能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中不需要进行开腹,经腹腔镜成像、光源应用,能够有直视、广泛、清晰的手术视野,探查的准确性高,降低误诊发生,完成检查后并有效治疗。同时,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术中出血,不会影响血液系统,且对胃肠功能不影响,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少,利于术后恢复。另外,本研究中研究组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6%比对照组少,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进一步证实腹腔镜微创手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其预后恢复质量。受样本、时间等影响,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远期效果,有待临床再研究以证实。
综上所述,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者胃肠动力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114-115.
[2]丰小平.胃穿孔治疗中应用开放性修补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其胃肠动力的临床影响分析.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