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究在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心肌酶谱诊断价值。方法 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32例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健康32例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较对照组高,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对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者,可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诊断其是否发生心肌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可作为用药治疗参考依据,以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 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损害
随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精神压力增加,精神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该病抗精神病药物若过度治疗,可造成心脏功能损伤,影响患者机体健康水平[1]。因此在对患者治疗中,明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及心肌损害程度尤为关键。临床研究中发现,对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心肌酶谱,诊断效果理想,且可依据诊断结果判断预后。为此,本次研究选32例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心电图+心肌酶谱对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32例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健康32例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18~58岁,平均(36.46±11.43)岁;均伴心肌酶改变、心电图异常;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19~59岁,平均(37.01±10.34)岁;两组性别、年龄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均经血液心肌酶检查、心电图检查,其中心肌酶检查指标主要包括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
观察组:入院时与对照组检查内容相同;入院后经洗胃、补液、导泻、利尿、纠正酸碱代谢紊乱、对症支持等治疗,并予以含镁极化液(20mL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12U 10%胰岛素+500mL 10%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并进行10d随访观察。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入院时、住院10d时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范围为CK-MB、CK、LDH,心电图异常情况包括T波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
1.4统计学方法
选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算,(±s)、(%)计量、计数资料,t、2检验;P<0.05提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肌酶谱水平
观察组入院时,CK-MB、CK、LDH水平分别为(162.36±25.67)U/L、(376.68±51.03)U/L、(668.85±72.34)U/L,均较对照组(11.58±2.38)U/L、(59.89±11.87)U/L、(157.38±24.51)U/L高(t=33.085、34.204、37.881,P=0.000<0.05);观察组治疗10d时,CK-MB、CK、LDH水平分别为(18.32±4.21)U/L、(97.66±12.38)U/L、(171.01±12.30)U/L,均较观察组入院时低(t=30.323、30.058、38.379,P=0.000<0.05),但仍高于对照组(t=7.884、12.457、2.812,P=0.000、0.000、0.007<0.05)。
2.2 心电异常
观察组入院时,T波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87.50%(28/32)、18.75%(6/32)、21.88%(7/32)、93.75%(30/32),对照组分别为15.63%(5/32)、9.38%(3/32)、6.25%(2/32)、9.38%(3/32),其中观察组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33.095、45.607,P=0.000<0.05);观察组治疗10d时,T波改变发生率为6.25%(2/32),其余指标异常率均为0.00%(0/32),均较入院时下降(=39.101、6.621、7.860、56.471,P=0.000、0.010、0.005、0.000<0.05),与对照组相近(2=1.444、3.148、2.065、3.184,P=0.230、0.076、0.151、0.076>0.05)。
3.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为临床常见急症,其发生原因与过度用药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增加、冠状动脉收缩等情况,影响心肌供血,进而造成心肌损伤,需及时准确诊断,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保证其生命安全。
心电图、心肌酶谱均为检查心脏功能重要指标,以往多用于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理想[2]。本次研究中,对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诊断,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存在显著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异常改变情况,说明在对该病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心肌酶谱对心肌急性损伤诊断效果较为理想。而在观察组治疗后,其心肌酶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而心电图检查中,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异常发生率较治疗前下降,且与对照组相近,说明与心电图诊断相比,心肌酶谱敏感性更强,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同时可依据其指标水平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具积极意义[3]。而因心电图为无创检查,诊断操作简单且用时较短,在对心肌急性损伤中同样具指导价值,因此可利用心电图初步判断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并结合心肌酶谱水平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综上,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水平及心电异常水平显著,且其指标随治疗而发生显著改变,可将其作为该病诊断方法,以为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樊树华, 苏勤, 金星,等. 抗精神病药物诱导心脏功能损害的监测现状[J]. 医学综述, 2018, 24(21):4240-4244.
[2]杨勇, 谭鹤龙. 12导联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5(06):97-100.
[3]赵波.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18, 7(4):7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