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李来宏
[导读]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引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成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有助于治疗效果提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慢性乙型肝炎;甘草酸二铵;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临床根据疾病状况,分成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身体不适、肝功能障碍及胆红素测定异常[1]。且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度较高,将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临床主要给予保肝药物治疗,降低对肝功能损伤。异甘草酸镁是临床常用保肝药物之一,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等功效,且产生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更易被患者接受。为此,本文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异甘草酸镁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引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25例,男女比例15:10,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9.04±8.13)岁;观察组25例,男女比例14:11,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8.73±8.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将3支(150mg)甘草酸二铵(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769,规格:10ml:50mg)溶于250ml浓度为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将2支(100mg)异甘草酸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规格:10ml:50mg*2支/盒)溶于250 ml浓度为10%葡糖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若病情较为严重,可每天注射4支(200mg)。
1.3 疗效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判指标: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部分肝功能指标异常);③无效(临床指标无明显改变,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异常)。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肝功能指标)及率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分别使用t和χ2进行检验,并使用()和率(%)表示,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AST(235.54±32.14)U/L,观察组AST(234.92±35.81)U/L,t=0.064,P=0.601;对照组ALT(300.14±75.13)U/L,观察组ALT(298.46±81.20)U/L,t=0.076,P=0.940;对照组TBil(83.54±25.14)μmol/L,观察组TBil(82.01±24.62)μmol/L,t=0.217,P=0.829。治疗后,对照组AST(76.24±12.54)U/L,观察组AST(46.51±16.24)U/L,t=7.245,P=0.001;对照组ALT(91.41±11.23)U/L,观察组ALT(63.25±13.51)U/L,t=8.015,P=0.001;对照组TBil(64.28±19.54)μmol/L,观察组TBil(32.43±18.23)μmol/L,t=5.809,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88.00%(22/25);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χ2=4.348,P=0.03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若没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清理乙肝病毒,在体内存活时间超过半年,将逐渐形成慢性乙肝[2]。且随着病情发展,将导致体内转氨酶水平逐渐升高,到最后发展为肝硬化,严重情况下还将发展为肝癌。患病后将表现出乏力、纳差、黄疸、面色污秽及肝掌等典型症状,发展为肝硬化后,还将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浮水、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危及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控制病情发展。
        临床研究发现,乙肝病毒并非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而是通过破坏自身免疫反应和免疫应答方式,导致肝组织发生严重炎症反应,使得大面积肝细胞坏死。且受乙肝病毒侵蚀后,还将影响肝功能清除功能和抗氧化功能,使得炎症反应愈加严重,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3]。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应答状态,实现肝功能提升效果。
        甘草酸二铵是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保肝药物,具有较好抗炎效果,静脉注射后可提升肝细胞膜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但是该药物具有较大副作用,静脉注射后常出现恶心、偶遇、腹胀、纳差等,安全性较低。临床发现,异甘草酸镁是一种新型草酸制剂,静脉注射后可直接作用靶器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提升抗氧化、阻碍肝细胞坏死等功效,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保肝药物。且该药物代动力学较高,分布半衰期较短,消除半衰期较长,静脉滴注后能在较短时间内纠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4]。且该药物没有明显副作用,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头晕及眼部水肿症状,但可自行缓解消退。由此可见,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相比,安全性更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池翔[5]研究完全一致。说明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提升肝功能效果更显著。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草酸二铵,说明异甘草酸镁治疗速度更快,使用时间更短,可减少疾病对患者产生创伤,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有助于治疗效果提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辉.异甘草酸镁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63(11):58-59.
[2]徐红.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炎重度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8,26(02):67-68.
[3]赵灿.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024(1):51-53.
[4]苏岩.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148-149.
[5]池翔.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9):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