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实验采取大样本随机研究,通过不同药物 对该复合性病变的不同治疗方案,深入探讨上述复全性疾病的优化合理用药。本实验通过不同药物对该复合性病变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同时并存房颤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制定优化合理治疗,最大限度延缓患者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次数。方法:选选取于本院治疗的2018年05月至2020年05月检测且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68名患者为本实验对象,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基础的对照组(A 组,5mg/d)和以氯沙坦为基础的治疗组(B 组,50mg/d)。结果:实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情况比较所得观察组的再发作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且统计学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左室内径比较所得观察组的左室内径在治疗后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且统计学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1)且观察组的左室内径在治疗后明显缩小(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预防心房再颤动。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阵发性心房颤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再发生
房颤及高血压是心脑肾病变链条中的重要基石,由此产生了重要靶器官损害而致系列病变及并发症,轻者患者丧失劳动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导致死亡, 重复住院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合并高血压的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心房颤动患病病率也日渐增加, 我国现有房颤患者500万以上,北欧的研究显示人群房颤的患病率每年增0.9%,未来40年增加2倍。有关心房颤动或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相关文献报道较多,但两者同时并存的优化合理用药 则报道较少,偶见临床报道,但样本量少[2]。本实验采取大样本随机研究,通过不同药物 对该复合性病变的不同治疗方案,深入探讨上述复全性疾病的优化合理用药。本实验通过不同药物对该复合性病变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同时并存房颤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制定优化合理治疗,最大限度延缓患者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次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治疗的2018年05月至2020年05月检测且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68名患者为本实验对象,将该实验对象68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34人,对照组为34人。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56~73岁年龄。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在56~75岁;以上资料相比,P>0.05,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在实验前接受病史采集、体检、心电图、24h 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甲状腺以及肾功能检测。入选标准如下:(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为 140-180mmHg,舒张压 90-110mmHg;(2)有记录证明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组前6个月内至少有一个房颤的心电图记录)。排除标准如下:(1)在过去 3 个月内服用 I 类或 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2) 持续时间超过≥1 周的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患者;(3)接受直流电复律治疗、具有症状性心动过缓、起搏器植入的患者;(4)心脏瓣膜病、心绞痛史、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5)年龄≤18 岁,怀孕或育龄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及 B组,确保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1.2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具体内容如下:所有患者接受2周的药物清除期,在此期间停用所有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选用氯沙坦,对照组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基础的对照组(A 组,5mg/d)和以氯沙坦为基础的治疗组(B 组,50mg/d)。随机序列由计算机产生。在随访第2周,为将血压控制到<130/80mmHg 的目标,在试验药物的基础上,患者加服12.5至25mg的氢氯噻嗪,每日一次。随访第 4 周,没有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加服美托洛尔 25 到 50mg,每日一次。第 8 周随访时,患者血压仍>130/80mm Hg,则将试验药量增加,A 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加至 10mg,
每日一次;B组氯沙坦加至 100mg,每日一次。此后,根据血压水平调节降压药的剂量和类型。
1.3观察指标
患者都定期复诊及接受电话随访,询问是否有心悸、症状性低血压和头晕等症状及试验药物的依从性和副作用。在第 6、12 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后续检查包括临床评估、血压测量、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研究终点: 第一个终点是房颤的复发(包括阵发性和持久性)。持续性房颤包含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但进行药物和电复律后终止的房颤。第二个终点包括心电图首次确诊心房颤动复发和心血管事件,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肥厚相关参数,受试者取左侧卧位,由 M 型超声心动图测定以下参数: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根据Deven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情况比较所得观察组的再发作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且统计学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1),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左室内径对比进行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左室内径比较所得观察组的左室内径在治疗后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且统计学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1)且观察组的左室内径在治疗后明显缩小( P<0.05),见表1
3 讨论
现如今,在临床上认为,关于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通常是因为高血压患者自身病患使得心肌的肌肉收缩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了阵发性的心房颤动。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类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时候要从原发病开始处理,积极给予患者降血压,从而患者心脏本身的负荷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提升,阵发性颤动的发生率下降。对于血压的处理,临床上多使用各类降压药进行处理单效果各一[5];
本实验运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联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用药,由实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情况比较所得观察组的再发作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且统计学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1)所得两类药物共同使用能有效对该类患者的心房颤动起到降低其再发生率的作用。由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左室内径比较所得观察组的左室内径在治疗后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且统计学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1)且观察组的左室内径在治疗后明显缩小( P<0.05)所得两类药物共同使用能使患者心室内径缩小,从而起到降低患者心房颤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预防心房再颤动。
参考文献:
[1]刘佳,吕秀章,李一丹,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9):797-800.
[2]蔡艳萍,王飞宇.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河北医药,2017,39(6):847-849,853.
[3]李臻,贺大伟.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67-168.
[4]于敏,于爱清,于杜娟 . 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心肌重构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21(7):1141-1144.
[5]黄凤荣,苟志平,徐珊 .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J]. 海南医学,2017,28(3):369-371.
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4B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