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8例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联用阿替普酶及阿加曲班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同时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加曲班;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脑供血突然中断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表现,其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障碍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高热等症状,进而可对其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尽早为溶栓时间窗内的病患开展有效的溶栓治疗是十分必要的[1]。阿替普酶是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阿加曲班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但两者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未明确[2]。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8例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探讨了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将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8例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择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患者分组,单组为34例。对照组中,有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43~79岁,平均年龄为(60.6±4.6)岁;其中,发病部位位于小脑的患者有4例,位于脑干的患者有7例,位于基底部的患者有23例。观察组中,有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为(60.9±4.7)岁;其中,发病部位位于小脑的患者有5例,位于脑干的患者有9例,位于基底部的患者有20例。两组的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发病时间小于4.5小时,典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影像学排除脑出血,诊断为脑梗死;(2)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溶栓、抗凝治疗禁忌症;(2)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3)合并患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恢复水电解质平衡、调控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等常规临床干预。
对照组在常规临床干预基础上,应用阿替普酶(生产方为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S20160055)进行药物治疗,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首先将药品总剂量的10%从静脉推注;剩余药物在随后的60min进行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常规临床干预基础上,联用阿替普酶及阿加曲班(生产方为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50918)进行药物治疗,其中,阿替普酶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阿加曲班的用药方法如下:给予阿替普酶治疗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无颅内出血,且未发现系统性出血的患者总量60mg的阿加曲班连续静脉滴注,为期2d;第3~7d,将剂量为10mg的阿加曲班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混匀,之后于3h内将该药液完成静脉滴注用药,2次/d。
两组的连续用药时长均为7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其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42分,评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好;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各评价项目的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
文中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2 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发病率高的危急重症疾病,该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进而易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残障表现,从而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往,临床方面多采用单一用药方法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溶栓治疗,上述方法虽可得到较为显著的溶栓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易于溶栓治疗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表现,进而可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恢复情况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3]。相关研究指出,通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阿加曲班及阿替普酶开展药物治疗,可在显著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明显降低病情复发几率,进而可显著改善预后恢复质量[4]。阿加曲班是一种较新的凝血酶抑制剂药物,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有效恢复血液循环状态;而阿替普酶是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溶栓治疗药物,其可通过有效激活机体纤溶系统,进而得到显著的血管溶栓效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用上述药物为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用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阿加曲班及阿替普酶开展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助于减轻炎症及血管受损表现,提升神经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丹,高立功,谭文刚.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2):71-74.
[2]解建国,刘峰.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10):1602-1606.
[3]欧阳强.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7,39(5):645-648.
[4]王燕.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4):4511-4512.
[5]张纯.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1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