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在盆腔炎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中医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在主要症候评分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盆腔炎;带下病
慢性盆腔炎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系统及周围组织、盆腔内膜的慢性炎症,该疾病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常伴有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甚至造成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该疾病在中医中可概括为“妇女症瘕”“带下病”等,因外邪侵入淤积胞内,以致冲撞脏腑,导致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经络受阻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临床护理以用药护理为主,辅以健康教育,但效果不佳,复发率依然较高。而中医护理利用中医技术,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住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共计168例,根据其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年龄为24-43岁,平均年龄为32.37±4.84岁,病程为1-5岁,平均病程为2.47±2.16年。中医组110例患者年龄为24-44岁,平均年龄为32.51±4.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相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具有伴有明显的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表现。
1.2方法
所有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中医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配合中操作技术,进行综合治疗。其内容包括:①湿热瘀结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1]。在给予患者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类中药外,护理人员日常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和心率变化情况,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告知患者注意保暖。日常饮食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可适当食用健脾利湿的药膳,同时给予患者清热利湿类中药进行灌肠治疗。②气滞血瘀症:患者主要以下腹部刺痛、带下量多、行经不畅、经血凝块、情志不畅为主要症状,可见舌质暗红,部分患者伴有瘀斑淤点,舌苔白或黄。护理过程中要叮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对于伴有疼痛的患者,可给予其热敷处理。日常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给予患者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类中药进行灌肠治疗;③寒湿凝滞症。患者主要以腰腹冷通、带下色白、质地稀少、后期痛经为主要表现,可见舌质黯,舌苔白腻。对于此类患者可给予其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类中药进行口服,同时叮嘱患者注意日常保暖,避免受寒。指导患者禁食生冷油腻的食物,日常可在食疗中添加茯苓、苍术等驱寒类中药。
日常行中药灌肠时要注意药液温度适宜,同时指导患者日常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气虚血瘀证。患者主要以下腹部坠痛、白带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者月经量较多为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舌淡黯,舌苔白。日常可给予患者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类中药进行口服和灌肠治疗,保证营养均衡充足,增加饮食中优质蛋白质和高热量食物的比例。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率(%)表示,两组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组患者护理前主要症候评分为22.74±3.8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主要症候评分为22.69±3.73分,分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主要症候评分为13.26±2.74,而中医患者的主要症候评分为6.22±2.15分,中医组患者症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由于盆腔内容物较多及解剖部位特殊,临床常表现为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及输卵管卵巢炎等,若未及时进行正确、有效治疗,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不孕及炎症,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痛经”“不孕”“带下病”范畴,与患者子宫受寒凉湿气、邪毒侵袭有关,气虚、湿热引起患者气血不通,产生瘀血,导致疾病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如下:指导患者经常下床活动,如上下楼梯锻炼或练习太极拳等运动,以帮助血气通行,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醒患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过度劳累,注意休息。日常生活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外阴,衣裤舒适、宽松,注意同房次数和卫生,防止发生感染加重病情[2]。指导患者服药方法及剂量,并告知所用药物疗效及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多食用动物肝脏等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煎炸、燥热等刺激性饮食,腹痛时指导患者半卧位休息,给予中药贴敷下腹部或用热水袋热敷。由于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病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后等情况,缓解其思想负担,为其介绍疾病预后良好的病例,增强疾病恢复信心,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促进疾病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江金菊,张伟荣,华群娣,等. 腹部内生场热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136-138.
[2]金子玉. 延续生活方式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618-620.